很少用 Ptt 發文,如有違規請通知謝謝!
部分認同 qm 大以及 luvu 大,其實兩邊說法沒什麼衝突。
以學歷來說,台大跟哥大當然都是好學校,我相信 luvu 大應該不是認為自己畢業於這兩家學校很魯,
不過如果看申請工作的心態,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 luvu 大為什麼會有這種自覺。
首先,以 luvu 大的自述來看,你大概是認為 P&G 以及中華開發的 MA 有點超出自己能力所及。在這種情況下,是以「搞笑的來,搞笑的去」、「心中根本不覺得會上,回家後也只是隨便寫一封信應付他」的心態面對高出自己等級的工作 (雖然可能實情不是這樣) 難免讓人覺得是借名校學歷輕鬆過履歷關之後,隨意處理面試的關卡,這大概是 qm 大覺得矯情之處吧。
所以勒,有像 luvu 自己認知的魯至深的地方,也有 qm 大覺得你說自己魯蛇太矯情的部分。
Luvu 大說自己不是一個實務能力很強的人,這說法滿廣泛的,何謂實務能力?你申請的一個是 FMCG 另一個是金融業,兩者需要的實務能力相差甚遠,共用的大概就是一個認真看待問題的心態吧。
我截至目前的學歷沒有你好,雖然有申請上過全球排名跟哥大差不多的學校,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去念。
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當然多少會害怕,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要的工作台政碩士+海龜就選滿了,輪的到我?那時候擔心自己不夠能力的心情應該跟你現在滿像的吧?不同的是,我花了滿多時間在做準備,包含研究我想要去的公司的一切 (歷史、企業文化、想辦法找內部員工詢問典型的一天、組織結構、競爭力...),以及提升自己。
研究想去的公司,是最直覺但也可以展現誠意,可以很輕易判斷出這個面試者想錄取的決心。我從公司的歷史開始,雖然不用著墨太多,但至少要知道是什麼過去的因素讓這家公司現在側重的是XXX業務而不是OOO業務,或者為什麼它在世界的版圖上特別側重某些地域的佈局,這些都可以看出公司整體策略的方向。再來就是要知道這家公司適不適合自己,也就是企業文化這種聽起來很虛,其實影響一個員工能不能自在的在公司發展的因素。最後我會找管道問一些內部的員工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自己想投的職位在他們的了解大概是怎樣的職涯或者典型的一天,運用到英文跟國
外溝通或者協商的機會大概是怎樣。
知道這些之後,你大概心裡會有個譜,有個感覺公司想要找的是等級多少的人才,然後自己目前大概在等級幾。接下來就是自我提升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沒有什麼,就是毅力兩個字。因為沒有出國留學過,知道自己英文程度滿普通,所以我訂定計畫,每天早起聽 ICRT,不用多,20 ~
30分鐘可以堅持每天不間斷就有成效。接著我找了博士班來台灣唸書的外國人交換語言,每個禮拜我跟他約四次,每次兩小時,中文、英文各一個小時,這樣的模式也是幾乎不間斷。至於閱讀我則是固定看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書以及網路雜誌。這樣的練習其實聽起來很基礎,但是我持續了一年,然後幸運錄取了 4 家外商 MA (3 家金融、1 家 FMCG)。其實就是自律而已。
我認同 luvu 大的觀點,人生不是念完哥大碩士就不能念台大碩士,只是在慢慢習慣越級打怪的我看來,你沒有 100% 發揮這幾段教育經歷給你的潛力而已,當然要不要運用那是個人選擇,不過相信一個比較認真看待這些重大抉擇的心態,對於未來你在哪裡工作而言都是成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