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因為疫情徹底解封,餐飲業、飯店業、建築業這種產業又開始在喊「缺工」。
而媒體業不知道是低智商還是收了錢要帶風向,又開始出現各種「高薪」找不到人的假新
聞。
事實上,台灣開放外勞「比例」已經比日本還要高了。
為什麼勞工朋友薪水拉不高?以飯店業來說,每個月要給地主租金是固定的。賺到的錢給
完地主之後,還要給資本家(老闆或股東),最後才是給勞工。當地主跟資本家都不讓利的
情況下,那就只好讓勞工低薪。
而餐飲業跟建築業,也會喊缺工。但是卻不會想著去改善工作環境。
以這星期出現的假新聞「麵店月薪五萬找不到工」為例,記者只提到麵店因為環境燥熱,
所以請到的人往往做沒多久就離職。卻沒去思考台灣很多餐飲業「月休四天」,甚至還有
名目上工作10小時,但是卻要做到12小時才能下班。
而所謂的建築業或者說營造業,每次看到媒體報導都覺得有個腦殘。
之前在銲接工廠當人事行政的時候,曾經跟勞動部詢問過勞健保事宜。當時就被勞動部公
務員明確告知。「所謂的工地工作,讓勞工朋友自己去保工會。」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勞
災問題很多。即便要保險公司理賠,也會有相對應問題。
簡單舉例,如果我透過公司投保勞保,在上下班途中發生車禍,我可以主張工作中受傷,
請求勞保賠償。但是工會投保該如何主張?更別說其實勞健保保工會,跟公司投保勞健保
,其實享受到的權益不一樣。
而且在工地工作,常常下班就累到沒有私生活。沒時間進修的情況下,很難想像50歲跟60
歲還要在工地搬磚頭。甚至可能還有「職業災害」。
就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營造業的既得利益者,還總是能在媒體上侃侃而談。「用30年前
的工資,為什麼現在都找不到年輕人?」「台灣年輕人吃不了苦,一定要開放外勞。」
吃不了苦的台灣年輕人,卻跑到澳洲殺牛、殺豬,還有當農地的苦工。
不知道這次缺工鬧劇,會不會又讓勞動部向資方低頭?
還是學先進國家,讓這些沒競爭力的慣老闆自然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