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股很強烈的企圖,在他內心翻攪。
十年來如付一日。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發現他與母親已經非常疏離了。
感覺只是名義上的母子關係。
哥哥已經完全取代母親與父親的功能,
對他來說,母親僅僅只是需繳學雜費時的吐鈔機,
而父親......儘管非常不願意承認,但他是非常瞧不起父親的。
典型的中國父親、傳統父親。
朱自清的背影,他無法體會。
"我能跟他說甚麼呢?"他總是暗暗自想。
抽菸、喝酒、頹廢。
這是他對父親的既定印象。
有一股很強烈的企圖,隱藏在他內心,不斷翻攪。
十年來如付一日。
他回首他的十年(10-20歲)才發覺,
他強迫自己緊緊跟著哥哥的步伐,
直到大學才像斷了臍帶的嬰兒,首次接觸到、意識到
終究,兩人,是彼此獨立的個體。
終究,各自必須選擇自己的道路。
終究,誰都不必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二十歲,他才開始思考何謂自我、何謂他人、何謂柏拉圖闡述的理型。
在抽絲剝繭中,他得到了一個結論,
哥哥一直以來是我的理型,但再也不是了。
他正在處於陣痛期,
好似五四運動的騷年,悟出一些道理。
十分激動,也十分徬徨。
"我的孔孟被打倒了,那麼我一直以來到底是怎活著的?"
"我的思想是否也是獨立存在的?"
"我是否白活了十年?"
"不,不會的"
"我反而要感謝你,我的哥哥"
"是你在困境中指引出一條道路,帶領全家向上"
"我會永遠記得當你台大醫科上榜時,全家人的喜悅"
"父母因此減少爭吵了,而我也受到你的鼓舞""
那一天,他感覺童話似乎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