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大學院校在進行關於學系選擇與在企業中發展的調查,找到我的公司來。人資長於
是邀請了我和他一起代替我們公司對這些企業進行一個接待,並接受他們進行這個專案
的同學們的訪問。
訪問千篇一律的問題,確實也就是人資長在邀請我的時候告知我的,"大概就是會問哪
些學校是公司挑選人才會比較喜愛的?哪些科系會是公司挑選人才比較喜愛的?那些證
照或技能是公司在挑選人才會比較喜愛的?"。我還記得當人資長在告訴我這些的時候,
我露出了淘氣的表情望著他,問他:「嘿!這些不都你回答就可以了嗎?親愛的人資長
。」他也露出老奸巨猾的表情告訴我:『我的角色和妳的角色在公司定位不同,我終究
得尊重所有用人主管的喜好,給予機會然後協助求職者與招募者認識彼此、促進磨合,
終究還是會尊重權威式用人主管們的最終建議。』
簡單的我和人滋長的對話,在對彼此的職務角色充滿理解並且是合作與互相資商關係的
狀態下,彰顯著企業裡各種對用人有決定權的人們對於用人角色的互相箝制和取向。於
是在訪談還沒發生的那天,我和人資長一起用餐,我們決議了一件事,我們決定
也許我們公司會在這個大學院校的訪談裡變成一個怪胎,可是我們決定
要在這個訪談裡傳達一個我們真正想要的概念:
學校和系所代表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除了建教合作生之外
,沒有人進企業可以無縫接軌。除了會念書的學院人才之外,我們也想
要的是在念書的時候已經展現出獨立思考策略布局的人才,而不是期待
某個學校、某個科系可以帶給他可預期工作和社會地位的人才。
簡單舉例也就是說:
厲害的高中、X大、X大研究所(物理、化工、化學材料)這類,進產線當
高級產線人員不讓人意外,平順而且得人尊敬,那就讓他們去,也給他
們高福利,完全可以,學校狀元型:也沒有太多任何特殊性,幸福而平
凡實在的人生完全OK,這一群人需要存在。
但另一群人,
不一定要研究所或很厲害的學校畢業、但就學過程裡看得出策略布局,
然後在沒有學歷光環的狀態下竟然拿得到知名企業的雇用聘書,有成功
經驗展現了毅力的,會被稱為我們可能想要跨界的策略型人才,在世界
不跟著常軌走的時候,這些人可以提供企業發展的側翼可能,這是社會
型狀元:總是因為沒有高學歷或正軌教育被質疑,有較高彈性的溝通與
跳脫沉苛的思維方式。這種人通常無法在產線理生活,會在企業裡創造
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就我們的觀察,所有網職場更高階去走的,多數初期事學校狀元
,然後在職場與人生中補足了社會狀元這一塊,然後才成就了後來的他
們自己。單獨堅持在哪一種概念是強、哪一種性別、專長、背景才適合
的,多半是平順然後「僅此而已」或淪為「總在話當年勇」的狀態。
事實上我們也這樣做了,我們舉了一些公司夥伴的職位和學歷和發展脈絡給這些研究生
當範例,而這些研究生反饋了一件事給我們:
能這樣追蹤員工發展的企業,在我統計了將近200家台灣企
業後,沒有十家。
而這十家裡有台灣的指標型企業,但從雇用員工的學、經、歷
看來,已經類似某些學校的建教合作狀況,也就是說,有些大
學的某些科系確實基本上是進某些企業的門票,我們還不知道
在高度變化的社會裡這樣是好是壞,但這個研究計畫會進行30
年,總有一天我們相信會有某種答案。
但你們的企業這個狀態,我們相信看到了台灣的另一種開始,
也因此你們公司跨國界人才比例偏高,學歷拉鋸和組成也相當
多元。甚至連目前的資深RD工程師都是中文系畢業的,真的很
讓人震驚。
我不知道我和人資長留下了什麼印象給這批做研究的孩子,只知道我和人資長在結束訪
談後經過RD辦公室,看著那位中文系畢業自學的RD極有特色像蠶寶寶繭一般的座位,彼
此微笑了一下。這是一位在哪裡都因為履歷被打槍的厲害工程師,跟自己職場上的工程
人都溝通不良,因為他很喜歡使用文言文,或比較「典雅」的中文詞彙,並且不喜歡把
話語講得太長。
但就面談他的當時技術長,一位就是論事,從不參與人事鬥爭,只對技術見獵心喜的技
術長面談官給他的評論是:有很厲害的技術,我很想用,但溝通是個困難,期待公司相
關部門給予協助。
然後人資單位呈上了融入計畫到我的辦公桌,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融入協助,今年是
這位中文系畢業自學RD工程師在公司任職的第五年了,從助理工程師爬到資深工程師,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他的成就,我和人資長也默默地於有榮焉。
回顧的過程裡,我有沒有因為各種驚嚇和被考驗,以及被迫開拓舒適圈而成長?我想是
有的,以我不知道的方式,從別人逐漸找到自己的工作樂度這件事上展現。
這樣很好,我喜歡。我這樣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