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
能引發回應背後的所有動機,都是因為讓閱讀者產生了某種「共鳴」。
無論你怎麼看待「共鳴」這個字眼,它對我而言是中性的,不特別好,也不特別壞,
只是一個現象。
贊成和反對,都是共鳴的一種。
而產生出哪一種類的共鳴,取決於閱讀者人生裡害怕的、喜歡的與各式各樣曾經交疊
在生命裡的經驗。
那些造就了我們的生命脈絡有好有壞,也觸發著我們對這個世界各種現象的表態,而
站在世界面前我們呈現以哪種姿態,那或多或少其實也就定義了我們是怎麼樣的人,
無論在虛擬或現實中都是。
我們關心我們最歡喜與恐懼的,而那些歡喜與恐懼可以總結為「重視」,無論我們自
己有沒有察覺那些在乎,會透過對事件產生共鳴而凸顯出來。
(失語症復健,太恐懼失語,我真的認真思考各種詞彙與其和人生間的關聯。XD"
沒辦法,我在自我療癒,透過觀察自己拯救自己。最近我發現我挺愛台灣的。)
善於單向思考、容易被文字扇動的閱讀者,也容易忽略文字表象與現實之間可能的差
距、分不清真偽、堅定地信仰著自己信仰的意識,改變認知就是這麼簡單的,跟幸運
地能信仰宗教者一樣,一瞬間信了就信了,不再需要其他理由,我覺得那是很幸福的
事,簡單乾脆地找到方向,然後不再需要苦苦掙扎地多方檢視對錯與是非,那麼單純
而絕對地就找到了自己的群體和歸屬,始終很羨慕這樣的人們,我好像總是缺少一點
點運氣去與那些團體、團隊或思想意識為伍,於是總是很孤僻地存在。哈!
**
共鳴,無非是引起一種注意,無論是被討厭或被喜歡,都屬其中。
因此,
無論你願不願意、愛不愛或承不承認,要知道即便是惡言相向,都得是曾受到吸引,
才有了回應以自己的感想這樣的過程。
你曾被吸引,你重視、你在乎、你表達自己,無論你回應了甚麼,那個回應本身就是
你對於你回應的項目產生共鳴的證據。
這大概是人性裡很奇妙的一些部分,想起自己在二十年前在BBS全盛時期選來當題材寫
的論文,探究關於網路虛擬ID的人格化、神格化與失格;終究回歸到反映最基本的人
性。無論是被遮掩或放大,總有一群人,一年又一年流轉、來去,換了一個又一個ID,
做著著幾乎沒有不同的事,數十年過去,組成換了又換,許多價值更迭了又更迭,
沒有變的居然是一個中心思想:
對於極有可能虛擬的一切,
「認真了就輸了!」
我以前非常不認同這句話,因為我是個比較認真的人!我這類人就是當年大家會不斷嘲
諷的那種「認真魔人」,對人類生活百分之九十的事件,基本態度都認真以對!是挺無
趣的傢伙。但我此刻我卻同意了這句話,發自內心的。
總是很「雙標」的在推翻過去的自己,因為真的「時空背景不同」,我發現也意識到自
己手邊握的可選擇的截然不同,而我對自己的期望只是很簡單地,莫忘初衷。可以換車
、換房,但不要忘記自己本質好的那面,不要忘記曾經答應自己不要成為哪種讓人討厭
的大人,不要忘記沒有人為另一個人付出是應該的,不要忘記任何時候都尊重這個世界
存在的各種不同,而我竟然發現,在保有自己的過程裡,省思與反省存在的雙標,是必
要的。
早上跟老伴一起陪父親去打疫苗,父親一直不希望體弱多病也正在對抗病的我出門,但
,說實在的有點"無法想像"老伴和父親兩個人相處會多乾(哈),所以還是就跟著去了。
得到很多人的指引幫助,也聽到很多父親同齡者對疫苗發出的各種想法與言論,有些甚
至聽起來是讓人擔憂害怕的,但只聽到父親緩緩地且微笑著跟所有他同齡層的人說
「謝謝你批評指教!」
我忽然感覺到自己的稚嫩,才有了這一整串省思。理解到所有的批評、指教全起因於
「曾有過共鳴、共感」,那是超越評論本身的另一種價值。而遺憾的是,群起攻之的霸
凌、無限上綱煽動,總是讓我們在自我防衛裡迷失了看見人與人之間可以存在的更好相
處模式。
那麼,
是不是真的該把「輸」當成一種常態了?
如果,
越來越多人認為虛擬世界裡論述著的一切真的就是事實,且牽動真實人生!?
不那麼認真,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