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作者: warburg (沃爾伯格)   2008-12-21 01:03:08
《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節選自《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抒情詩傳統 風雅與文學革新 比興的垂范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我國詩歌的 優
良傳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詩人﹐我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詩經》雖有少數敘事的史詩﹐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衛風‧氓》這類 偏
於敘述的詩篇﹐其敘事也是為抒情服務的﹐而不能簡單地稱為敘事詩。《詩經》可
以說是一部抒情詩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產生了如此眾多、水平如此之高 的抒情詩
篇﹐是世界各國文學中罕見的。從《詩經》開始﹐就顯示出我國抒情詩 特別發達的
民族文學特色。從此以後﹐我國詩歌沿著《詩經》開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進﹐抒情
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
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詩經》中以個人為主體的抒情發憤之作﹐為屈原所繼承。"國風好色而不 淫﹐小
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史記‧屈原列傳》)《離騷》及《
九章》中憂憤深廣的作品﹐兼具了國風、"二雅"的傳統。漢樂府 詩緣事而發的特
點﹐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後世詩人 往往倡導"風雅"精
神﹐來進行文學革新。陳子昂感嘆齊樑間"風雅不作"(《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
﹐他的詩歌革新主張﹐就是要以"風雅"廣泛深 刻的現實性和嚴肅崇高的思想性﹐以
及質樸自然、剛健明朗的創作風格﹐來矯正詩壇長期流行的頹靡風氣。不僅陳子昂﹐
唐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繼承了"風雅" 的優良傳統。李白慨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
誰陳"(《古風》其一)﹔杜甫更 是"別裁偽體親風雅"(《戲為六絕句》其六)﹐
杜詩以其題材的廣泛和反映社 會現實的深刻而被稱為"詩史"﹔白居易稱張籍"風雅
比興外﹐未嘗著空文"(《讀張籍古樂府》)﹐實際上白居易和新樂府諸家﹐所表現
出的注重現實生活、 幹預政治的旨趣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傾向﹐都是"風雅"精神的體
現。而且這種精 神在唐以後的詩歌創作中﹐從宋陸遊到清末黃遵憲﹐也代不乏人。
如果說﹐"風雅"在思想內容上被後世詩人立為準的﹐比興則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為
後代作家提供了學習的典范。《詩經》所創立的比興手法﹐經過後世發展﹐成了我國
古代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詩經》中僅作為詩歌起頭協調音韻﹐喚起情緒的興﹐
在後代詩歌中仍有表現。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義的興﹐更為後代詩人所廣泛繼承﹐比
興就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用來指詩歌的形象思維﹐或有所寄托的藝術表現形式。《詩
經》中觸物動情﹐運用形象思維的比興﹐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
境界﹐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後世詩歌中的興象、意境等﹐對我國詩歌
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後世詩歌中的興象、 意境等﹐都可以在《詩經》裡看到萌芽
。後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興句起頭的很多。漢樂府民歌、古詩十九
首﹐以及魏晉時期許多文人的創作中﹐都不乏其例﹐這明顯是對《詩經》起興手法的
繼承。而興句和所詠之辭融為一體﹐構成詩的意境﹐則是《詩經》比興發展的更高階
段。
《詩經》於比興時有寄托﹐屈原在《楚辭》中﹐極大地發展了《詩經》比興寄托的
表現手法。同時﹐《詩經》中不一定有寄托的比興﹐在《詩經》被經學化後﹐往往被
加以穿鑿附會﹐作為政治說教的工具。因此﹐有時"比興"和"風雅" 一樣﹐被用來作為
提倡詩歌現實性、思想性的標的。而許多詩人﹐也緊承屈原香 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寫了許多寓有興寄的作品。比興的運用﹐形成了我國古代詩 歌含蓄蘊藉、韻味無窮的
藝術特點。
《詩經》對我國後世詩歌體裁結構、語言藝術等方面﹐也有深廣的影響。曹操、
嵇康、陶淵明等人的四言詩創作直接繼承《詩經》的四言句式。《詩經》其他各種句
式當時隻是單句﹐後世演之﹐遂以成篇。同時﹐後世箴、銘、誦、讚等 文體的四方
言句和辭賦、駢文以四六句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詩經》。總 之﹐《詩經》
牢籠千載﹐衣被後世﹐不愧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光輝起點。
作者: latiliu (湍兒)   2008-02-28 15:01:00
老實說 我覺得袁先生的文學史講詩經講的很籠統...
作者: fatchong (fatchong)   2008-07-23 01:00:00
其實這個章節不是袁先生寫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