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6月1日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古育仲先生
鋼琴:龔鈺祺先生
編曲:黃俊達、冉天豪、李哲藝、劉湲、龔鈺祺 先生
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
本該是去年六月該交出來的心得文,但就在我拖延症嚴重發作及狀態一直無法回到平靜的
情況下,轉眼間11個月飛逝而去。而這期間我總記得去年6月1日音樂會結束及參加完當晚
作曲家們的簽名會後,走在音樂廳外自由廣場時心情的激動與快樂,這份快樂與前年年底
蘇打綠發行《冬 未了》專輯及《故事未了》演唱會的感動像保溫瓶似的保暖著我走過這
段紛亂的時光。之後透過台北愛樂FB網頁得知該場音樂會有現場錄影,日後將會放到公視
頻道播出,心想那就這樣吧!等播出時再看上幾次後,感想更完整後再來寫心得文也是可
以的,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將近11個月之久,謝謝公視播出,更要謝謝台北愛樂及整個
《羅大佑 光陰的故事》音樂會的製作團隊及作曲家們讓我重新找回一些較好的狀態。
《羅大佑 光陰的故事》將近四十年的歲月跨度,一場匯集了五位傑出的作曲家/編曲家
的音樂盛會,以羅大佑老師的作品為創作主軸,以他們對這些作品的理解及觀點譜曲,帶
樂迷回溯了一路走來的青春歲月。序曲中黃俊達老師採用了〈鹿港小鎮〉、〈海上花〉、
〈如今才是唯一〉、〈戀曲1980〉及〈光陰的故事〉進行改編譜寫,基本上維持了這幾首
作品旋律性主線條,如同在演出中搭出一座時光之橋般讓樂迷能快速的進到音樂會主軸─
羅大佑老師的音樂世界,這樣的開場直接立體化了這些作品之於樂聽者的感染力,這點相
當成功。
〈鄉愁四韻〉、〈閃亮的日子〉、〈光陰的故事〉這組曲有自民歌時期拉起時光回溯的感
覺,與前面序曲交相輝映,在加入台北愛樂合唱團歌聲之後整個音樂會才算真正的全面啟
動。〈鄉愁四韻〉中藉由男聲、女聲到合唱各聲部的演唱代表了由個人到整體的思念,而
輪唱則是將鄉愁綿延的力道加重。在舞台下聽看著台北愛樂樂手與歌者表演,將近兩百人
的盛大編制,幾乎是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演出,頓時讓我有置身在觀賞「烏帕塔舞蹈劇場
」(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演出時那種無年齡無國界之分,只為一件自
己喜歡熱愛的事情一起努力的感動,藝術需要熱情也需要傳承,而當晚台北愛樂所傳達出
這種美好的氛圍至今難以忘懷。這三首作品依然保留了文字完整的歌唱性,冉天豪老師及
黃俊達老師基本上是以歌唱為作品演繹的主體譜寫,樂團則擔任較純粹性的演奏角色伴著
歌聲進行到底,因此,在場的樂迷很容易就能隨著歌唱出的歌詞及旋律去到歌曲中的那個
年代對照出當時的自己。而我也發現了黃俊達老師對管樂有著相當的喜愛,在配器安排上
總讓管樂在歌與歌轉換銜接上擔任轉調前進的角色,而這種配器法的運用在下一段仍由黃
老師負責編曲的《家》組曲中依然可見。
《家》組曲,取材自羅大佑老師作品中一系列以家為主軸創作的〈戀曲2100,家〉、〈心
肝寶貝〉、〈家〉,曲式以具有敘事性及故事性的交響詩形式呈現,從三個角度(離開、
回望、孺慕之情到回歸)用歌聲與管絃樂相扶相伴說著關於『家』多面化的動人價值。而
這種曲序編排也正好呼應了〈家〉歌詞中所說的: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时光
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现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聲樂聲部的安排中先以男高音領唱出家庭中的每一個角色,〈心肝寶貝〉以女聲突出了溫
柔的母親角色,曲末則是眾人合唱形式的〈家〉,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童謠〈甜蜜的家庭
〉融入其中將這個組曲化成一個溫暖的圓滿。因為是以交響詩的形式譜寫,演唱及演奏的
角色分配上給了合唱團幾乎是主導性的,而樂團演奏則負責了背景音樂與換歌銜接的輔助
性角色,即使如此,在旋律與配器編排上仍有不少的巧思。無論是序曲中〈閃亮的日子〉
裡前奏那段小提琴與單簧管的小合奏,〈光陰的故事〉在聲樂底層墊著溫柔的銅管音色一
路相伴到曲末,讓這段旋律閃耀溫暖光輝的色澤,《家》組曲中後段間奏由小提琴走著一
段旋律襯以鋼琴彈奏一小段《平均律》後緊接著打擊樂、管樂的精巧譜奏,都讓人在聆聽
當下有被驚豔到的閃光掠過。
《流轉》合唱交響組曲,展現了與前面兩段節目截然不同的編曲風格。將羅大佑老師一系
列面向時局、國際議題具有巨大批判與反省態度的作品〈鹿港小鎮〉、〈東方之珠〉、〈
亞細亞的孤兒〉以磅礡的氣勢譜寫成組曲,帶著樂迷隨著歌聲、旋律走向社會走向家國與
世界。李哲藝老師是我在這場音樂會中除了龔鈺祺先生之外另一個較為熟悉的作曲家/指
揮家,早在2015年《風華絕代》─ 向世紀天后致敬音樂會中已聆賞過李老師與呂思清老
師的合作,對於舞台上李老師指揮時的熱情印象深刻,此次能幸運的聆賞到他的另一作
品,我也好高興好期待。
李哲藝老師在《流轉》合唱交響組曲中基本上是給了合唱團及管絃樂團分配了相互對等的
發揮空間,因此,在整個組曲進行當中,演唱與演奏的兩方時而對答時而呼應的交響流動
,進而對整體節奏起了更為緊密的效果。聲樂唱作在這組曲中也展現了較為複雜的聲部變
化技巧,合唱、輪唱與二部三部合聲都輪流出現在演唱中,時而是各聲部的彼此應對交響
,也在某些時刻與樂器產生共鳴互動。至於音樂的曲風,我最大的感覺是節奏在鼓點的作
用下把行進中的音樂節奏切得極其明顯,還有猶如浪濤般層層疊疊的漂浮感,這兩個特點
在演唱〈東方之珠〉、〈亞細亞的孤兒〉兩首歌曲時最為明顯,編曲在某個層面上是否藉
由這樣的感覺投射到歌詞中時代巨輪轉動變遷,步步分明卻也步步艱辛,在殖民文化與戰
爭下顛沛流離,叩問何處是家?何處是國?精彩的編曲創作,精彩的唱奏俱佳,卻是此場
音樂會中最沉重的段落,聆聽當下心熱也心痛著。
有別於上半場的優雅莊重,下半場似乎是轉換場景來到熱力四射的音樂樂園。首先登場的
是大陸作曲家劉湲老師取材自羅大佑老師作品〈火車〉改編創作的《火車托卡塔》,是此
場音樂會中唯一留給管絃樂團最大發揮空間的作品,採用觸技曲的形式譜寫,由豐富的打
擊樂器鋼琴相互較勁,而管絃樂的速度感驅動著作品呈現各種不同的聲部變化,擬真火車
行進間各種聲響(汽笛聲、軌道聲或即將進站的減速聲……)在聆聽度上給與了樂迷飽滿豐
富且多層次的音色變化,而拿掉文字歌詞的唱頌讓樂迷直接進入到音樂本質的世界,透過
聆賞去找尋音樂中每一段樂句的風景,非常過癮。
此場音樂會壓軸領演的作品《佐道幻想組曲》及擔任鋼琴獨奏重任的龔鈺祺先生終於上場
了。一如指揮古育仲先生在作品及編曲家介紹中所說:「《佐道幻想組曲》是一個比較奇
特的嘗試。」切入點在於龔鈺祺先生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流行樂音樂人蘇打綠樂團
的键盤手阿龔,因此,他看待於羅大佑老師作品的角度與看法應當會與傳統的古典樂人有
所不同,而事實證明,跳脫框架的《佐道幻想組曲》帶著充滿了靈氣的閃光在樂迷面前展
演了一場成功且迷人的跨界演出。
《佐道幻想組曲》分成三個樂章,以羅大佑老師作品中的〈皇后大道東〉、〈牧童〉、〈
戀曲1980〉及〈現象七十二變〉為創作主題。這樣的歌序頗令人玩味,怎麼會如此貼近阿
龔這一世代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所面對的課題與感情觀啊!台灣若比香港,某些方面的國際
政治困境是極為相像的,速食性的感情觀,不問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瞬息萬變的社
會脈動則直接呼應早已不只七十二變的一變再變。這次參與創作的編曲家水準統一,若真
要有所區隔,應該就是編曲家的年齡決定了曲風的開放度,阿龔是現場四位創作者中年齡
最小的,並未經歷過羅大佑先生當紅的時代及那段時空背景,人生歷程中被空白出來的反
倒成為一種翻轉作品的契機,跳脫時空抖掉包袱,使得他的作品呈現了極其青春也很敢衝
撞曲式規範的生猛,他也沒很乖的讓在場樂迷一聽就知道是那一首作品改編,但下一環節
就又繞回歌曲的主軸旋律,有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度,喔!原來是這首歌的詼諧趣味
。阿龔這部幻想組曲是青春的是極具個性的,同時也是讓人快樂的!
阿龔這作品的改編創作是同時給鋼琴、交響樂團與合唱團,因此,他給了三方彼此間更多
單獨的、協奏的及相互對應交響的機會,無論是演唱者、彈奏者都能盡興盡情的表現最好
的一面,相輔相成而不抵觸的最好成果,這是個讓參與的演出者過癮且開心的佳作。我相
當喜歡阿龔在第一章〈皇后大道東〉中段以賦格形式呈現主題,以對位交錯反覆吟唱皇后
大道的各種方位,此種對位唱法想必是直接挑戰了合唱的功力,有些許「布蘭詩歌」的感
覺。第二章「牧童」則是阿龔最想彈的鋼琴伴奏曲之一,鋼琴彈奏如詩般貫穿全曲進行,
與小號那段小合奏讓人印象深刻。第三章混編了〈戀曲1980〉及〈現象七十二變〉則有過
去與現在相互交錯的衝撞動感,跳躍靈動的將整部作品帶向具有向光性的高潮,真的好精
彩!另外一點在整部作品演奏中阿龔整個神情放得很鬆,那可真是難得一見的演奏家處在
最好的狀態中的模樣,而現場的樂迷卻幸運的看見了如此動人且幸福的樣子,難怪散場時
,我走在自由廣場時,耳邊不時傳來:「最後出場演奏鋼琴的那個男子是誰?琴彈得真好
呀!長得真好看!氣質真好」,而我總會雞婆的邊走邊告訴他們說:「龔鈺祺,他是來自
流行樂界─蘇打綠樂團的鍵盤手/中提琴手,阿龔」。
另一個意外的禮物是台北愛樂與阿龔為樂迷安排的安可曲
龔鈺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冬之頌》第二樂章
這對在場的蘇打粉而言可說是千金難買的驚喜,而公視製播時也極其大器的將這段剪進播
出的影帶中,一切都好美好,雖然自現場聆賞到影像播出相隔約11個月,但等待是值得的
。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來許願,希望並預祝第二刷的《羅大佑 光陰的故事》音樂會加場成功
,還更貪心的期待龔鈺祺專場音樂會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