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是濃縮版,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上 Medium 好讀版:
https://link.medium.com/yJLbnY3Pyib
——————
開始嘗試職涯諮詢和 Mentor 的契機發生在去年九月,我在批踢踢分享海外工作心得後收
到數封站內信,有些人劈頭就問「怎麼找工作」實在讓我不知從何回答起,但我是真心想
幫助大家解惑,才上網找找有沒有類似職涯諮詢的平台,能透過較正式的管道,改善提問
和經驗交流的品質。
知道板上有很多想轉職的朋友,也蠻呼籲大家加入 Mentor 的行列,互相幫忙。此篇文章
主要分享這半年我開始嘗試 Mentor 後與設計師的交流經驗。
諮詢媒合平台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 UX 設計師轉職、海外求職經驗,除了站內信我等很久等不到回覆之外
,目前在 JobWits、Sofasoda、ADPList、Clarity 和 Buy me a coffee 等平台都能找到
我了。
我現在遇到的 Mentee 大多來自 ADPList,平台上有相當多海外知名企業的設計師和產品
經理。但可能是免收費的關係,我有幾次被放鴿子的經驗,這個情況蠻讓人沮喪的,畢竟
一個月就開放幾個時段,少跟一個人交流,也等於剝奪了另一個人的機會,也覺得自己的
時間不被尊重。
而 Sofasoda 則主要面向台灣社群,每個職涯導師的背景和專長都清楚揭露在個人頁面上
,針對不同需求可以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 Mentor。
常見諮詢主題
從三月第一次諮詢開始到現在,我接觸了 15 位 Mentee,超過一半都是想轉職 UI/UX 設
計師,一部分是因為疫情關係,設計師的工作機會蠻多都調整為遠端,也比較彈性。
然而,我覺得職涯發展是最具有挑戰性的討論主題,就像換工作,你考慮的不只有薪水和
公司前景,還有財務、家庭狀況等個人因素,只有你能衡量最適合自己的路,而我能做的
就是盡可能分享經驗、產業知識並提供大方向的建議。不過這類的討論也最有成就感,畢
竟我一開始想提供諮詢服務的初衷,就是希望幫助更多非本科系的設計師少走一點冤枉路
,從我過去發表的文章瀏覽數看來,對轉職有興趣的人真的很多。文章或許能回答大部分
的問題,但透過諮詢,更能針對個人背景和經驗給予合適的建議。
另外碰到最多的諮詢主題不外乎是作品集審查(Portfolio review),通常是剛畢業或有
兩年以下經驗的設計師,這類的諮詢有點像面試流程,也有點像在跟同事討論設計,通常
諮詢前我會花比較多時間看作品集、記重點,讓討論時間更有效率。
擔任 Mentor 最大的收穫
剛開始諮詢時,除了小額的收益,認識了一些設計師朋友,我不確定自己能得到什麼,只
是一直在問自己,這樣的交流對我的職涯有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因此每次諮詢完我都會請 Mentee 填寫匿名問卷,希望不斷增進諮詢的品質。
諮詢服務表面上是單方面在回答 Mentee 的問題,但其實我也反覆在回顧自己的設計職涯
。除了自我省思,琢磨溝通技巧並給予建設性回饋(Constructive feedback)更是直接
對日常工作有幫助的技能,透過一對一的諮詢能即時地在短時間內練習消化問題、整理思
緒並提出系統性的建議。
成為一個好的 Mentee
最舒服的諮詢是雙方都做好準備,大部分我遇到的 Mentee 都有很清楚希望透過諮詢達成
的目標,但也有少部分的人讓我乾等十分鐘連一句 Sorry 都沒有。雖然公司外 Mentor
和 Mentee 的關係僅是非正式的交流,若沒有長期的輔導計畫,多數都只是一面之緣。但
畢竟這個產業很小,大家也都會在 LinkedIn 上連結,最好還是以專業的態度看待 Mento
rship 的關係,最基本的守時、設定 Agenda 和提供作品集資料,彼此都能更有效率的利
用諮詢時間教學相長。
想加入 Mentor 的行列嗎?
最後,如果你也計畫成為 Mentor 的話,我最大的忠告就是妥善安排時間,像我一開始每
週六開放兩個 30 分鐘的時段,聽起來還好,但其實常常會聊到一個小時,再包含事前準
備工作和 Followup,有時候甚至比平常上班還累。
所以我會建議剛開始嘗試諮詢服務,不妨從一個月一個時段開始,主要還是衡量自己的時
間和精力。這不是工作,而是你發自內心想做這件事,時間安排和心態調整好會輕鬆許多
,才做得長久。若越來越得心應手,可以再考慮長期、明確目標導向的 Mentorship 關係
。
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跟我預約諮詢時間吧!Happy mentoring,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