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ususer (asususer)》之銘言:
: 小弟是近五年內畢業的廢物
: 也沒有古可以講啦
: 軟體業早期真的有那麼慘嗎
我入行是2005年初的時候,那時候最強的手持式移動運算裝置是Dopad 818(828隔年出)
那時在SI廠,外國廠商在台灣做系統整合,普遍喜歡找一堆下游公司來圍事,通常就是
一人一台IBM小黑或HP Elite book,我待的那間因為系統特性的關係,沒辦法這樣包,
而是找藝科用約聘的方式來招人
對當年的我來說,優點是至少我還是在外商裡,用『被台灣工作文化帶壞的外商』的規
矩做事,而不是純粹的台商開發文化,缺點是我們這種非正職的就是免洗筷,市場要是
萎縮往下走,我們就再見了
我那時候的工作時間,在專案開始的時候,通常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七八點,週一到週五
,到專案快結束的時候,就變成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二點,週一到週六甚至週日
我是運氣好的,記得在中國信託永吉大樓駐點那時,每當我有時能七點正常下班,從十
幾樓的單位離開、坐電梯出一樓大廳,總會看到外面騎樓機車上有一群人,他們身穿泛
黃白襯衫寬鬆西裝褲、滿臉油汗、大口抽著菸、喝著伯朗咖啡,我一開始不知道他們是
什麼人,直到有一次我們公司的業務來永吉大樓,他順手買了一整袋更強的偉恩咖啡跟
那群人聊天抽菸時,我才知道他們是同業,就是包了中國信託某某系統案的小小包
他們是在地下一樓工作的,沒有窗戶,只有開得非常強的冷氣,每天工時12小時,時間
永遠不夠、薪水四萬到五萬之間,每天喘口氣的時候就是在悶熱潮濕的一樓聽著不遠高
架橋車流轟隆隆,用香煙舒緩自己的同時,用大量的咖啡因撐住累積了不知多少年的疲
倦
那時我才清楚意識到,如果我不求生,再過幾年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 據我所知有一個親戚 早期成大某文學系
: 後來去學程式語言
: 但他已經不幸過世了 所以發展不得而知
: 從他的書房中看到win95磁碟與java教學書
: 這些線索推斷他學程式是20年前的事情
: 早期成大的學生都願意學程式代表當時的發展性還不錯吧
: 另外也聽過一個比較知名的專欄作家
: 成大工科所畢業
: 他說他很多同學都再攻讀一個軟體碩士
: 那應該是10幾快20年前左右的事情
兩個原因:
那時候大家都在學生時代剛經歷dot com 的狂潮,翻著天下雜誌看著台灣網路創業
賺到錢的事蹟,有些人就想拚看看,然後等到美國網路泡沫破裂傳到台灣、市場開始
寒冬的時候,剛好也是大家頭已經洗完,碩士唸畢業了
台灣硬體方面的還是需要人,電機窄門太難擠,大家就往資工、資科去,反正大廠需要
人還是會用
: 另外李安之前也曾經說過
: 他早期成名之前
: 曾經有猶豫過要不要去學程式
李安那時是在美國,他猶豫的是要不要去SF Bay Area 掏金,那跟絕大部分的台灣人
沒有關係
: 小弟只是很好奇早期軟體業薪資水平真的有那麼慘嗎?
台灣本土的資訊服務業當年非常慘,接的客戶本業毛利越低、就會被壓榨的越兇
所以我相信中國信託可能已經算是不錯的地方了,大概地獄有十八層的話,我當
時在第十層,他們在十二三層吧?往下還有得去的
自己開發產品但賣台灣市場的WLB一般比較好,開始活得像個人,但極難賺錢,所以
薪水也被壓縮到
自己開發產品賣國外市場,當然各方面都好更多、薪水一般也不錯,但機會極難得,
絕大多數人不是被學經歷擋到,就是被英語會話能力限制住
當然一直有累積、或是初始條件很不錯的人,很快就會發現台灣已經不需要他了,
薪水到頂、技術常常是第一年搞定,往後三五年就一直複製貼上,還想追潮流就得
離開,而很貴的新玩具永遠沒機會玩到
像我自己是Java圈(TWJUG)的,認識的朋友201x~2015一些像我去了美國,其他去了
日本,上個月才跟當年一起創業的同事、一個連續創業的朋友、還有當年Java
Puzzlers中譯本的作者在灣區吃飯,這個月回到台灣打算待兩個月,繼續見一見其
他老朋友,之後看年底日本簽證怎麼樣再去東京福岡吧
回到原標題,我想在台灣唸資工的應該都還在產業裡做吧?只要當年沒有繼續待在
本土SI,應該都會有不錯的發展,頂多人已經不在台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