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雜感包含劇透。
1. 多重結局 vs 單一結局
這次有很多玩家 (觀眾?) 不滿意「還願」,
相較於「返校」有兩個迴然不同的結局,顯然不能滿足還願結局只有一種可能。
另外也有人提到,一開始 Teaser 內容有包括更多的兇殺嫌疑、神怪猜測,
到了遊戲本傳反而不見了,有種被騙的感覺。
個人的推測是,製作組為了讓故事劇情聚焦,
把遊戲體驗著重在一家三人親情的悲劇收場,所做的限縮。
雖然不清楚完整的決策過程,最後呈現給大家的是
劇情旁支更少、單結局、(比起返校) 更短的遊戲時數。
我自己把這種限縮視為一種退步,這讓還願更像一部互動電影了,
粉絲自剪的電影還真的剛好兩個小時。
赤燭的下一部作品,是否會更像一款「遊戲」?
2. 單一結局,多重解讀?
我再思考了一下,其實單一結局不是問題,
或許這樣的單一結局,可以有更好的詮釋手法?更棒的留白方式?
我想到「雙瞳」,這部電影劇情優秀的地方在於,
你可以用科學方法解讀,看起來就是一堆人被宗教騙子擺了一道,
或者反過來相信裡面的情節都是鬼怪影響下造成的結果。
想到這,我內心的小劇場演起來變成:
何老師的錄音帶裡,有人罵她騙子,有人感謝她跟慈孤觀音把病治好;
最後一通電話裡,何老師的語氣少了跑路前的慌張與不耐,
並且嚴重警告美心的業障太深,沒有處理好會反噬到他們幾個人;
最後 Credit List 跑完,父女兩人在種滿鬱金香的仙境裡笑著。
這樣好像也沒比較好。
我想強調的是,也許製作組可以讓結局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讓單一結局留給每個人做自己喜歡的解讀。
撇除上面討論的劇情與相對的遊戲性,很棒的視覺,很棒的音效,很棒的音樂,
還是很高興赤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端出完成度很高的作品。
剩下的只希望可以在 KTV 裡唱到「碼頭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