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標的] 選股邏輯優缺點討論

作者: sgw888 (目前不需開戶謝謝)   2012-11-29 17:39:42
※ 引述《IanLi (IanLi)》之銘言:
: 這是我被問到的蠻開放性問題,細部想想也有不少討論空間,
: 與其私下回覆一人受益,不如把問題丟到板面上讓大家思考
: 討論,集眾人之思考讓思緒更完整。
: 某選股邏輯如下:
: 1.先篩選突破105MA(股票要漲一定會突破突破再突破)
: 2.再篩選本益比12以下(之前看Q3台股均本益比約12,且本益比低還可以騙自己是長投)
: 3.選股價50元以下,股本15億以上(本金少,便宜的才可以分批買進)
: 4.有突破就買進一點
: 5.跌破最近的關卡就賣,來不及賣的就當做長期投資囉....囧...
: 可以請問:
: 1.這樣子的選股或是操作方式,會有很明顯的差錯嗎?
: 2.我依此方式選了志超(8213),這支還ok嗎?
: 3.有不需要很強的基本面跟技術面就可以 24% per year 的方法嗎...XD
: 我先不作答,這些問題可能也是許多人心中的問題,以上討論
: 討論。
第一次PO文有些緊張
一點點小看法想跟大家討論
首先我認為選股是個很重要步驟
但是在整個操作中又不是那麼重要的部分
這樣的選股方式
其實幾年前剛接觸股票時我也有使用過
用基本分析輔以技術分析看起來有攻有守、內外兼備
但是自己實力不佳、調性不和
操作起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反而成了基本面不基本,技術面也不技術的四不像
在這邊有一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認識一位股迷長輩
他的選股條件相當嚴格
包含價量、均線、kd值、乖離率、MACD‧‧‧一大堆我聽都沒聽過的技術指標
不僅如此還要低本益比、公司獲利穩定、還要是有一定規模的公司
每天都花很多時間研究,身為一名學生的我都自愧不如
但因為指標太嚴苛他幾乎很少找到標的
另外更尷尬的事選出來的標的報酬率也並不是相當出色‧‧‧
從他的例子對照我自己的操作
發現其實很多東西化繁為簡後
操作的效果卻不一定會下降,甚至反而提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