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過類似的事啊....
2001年Fed把利率同樣調到近似1%時, 大量資金湧入債券基金
台灣各家投信債券基金總合計部份最高超過二兆台幣
等到利率跌無可跌 為了衝績效 一些投信想出了天才的作法
把錢投到像是債券的"結構式債券"(或"連動債")
後來等到經濟回復 利率上揚 債券報酬率下跌 投資人紛紛贖回債券型基金
可是結構債不太具有流動性 所以台灣投信業出現了流動性缺口 沒有現金可供贖回
更慘的是 一家投信資本額不過幾億 但掌管的部份可能上千億 根本賠不起
後來主管機關就用"喬"的 暗示各家投信背後的大老闆要自己把這些連動債部份買回去
於是有些金控就重新包裝 賣給自家旗下壽險公司, 有些沒有保險公司作靠山的 就要旗下
證券公司買回去. 只是有些老闆不甘心賠錢 就投信賣回給證券時 中間自己賺了一手
要求投信把這批債賣給自己公司 再由自己公司賣回證券, 甚至錢不夠 還從證券去融資
中間順手撈了幾億的價差
最後, 三個老闆被抓了. 一個在裝老人痴呆 一個自殺 還有一個一天到晚以工商大老身份
對政策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