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華航台北紐約與台北上海航線經濟艙票價為例
台北紐約往返 飛行時間31hr 六月底票價約53000 (台北出發55000 紐約出發約51000)
台北上海浦東往返 飛行時間3.5hr 六月底票價約17000 (台北出發9000 上海出發18000)
就算上飛上海容易延誤導致地停時間較久,但是停在地上總比巡航省油
尤其華航四發飛機多,載客雖然多但耗油兇
幾年來油價這麼高,你是公司高層你狂開美國線把公司飛到倒嗎?
況且大陸這麼一個世界第二大的民航市場擺在旁邊,距離又近
以前沒大三通,或大三通初期班次少那叫異常,
現在只是往正軌邁進而已,有什麼好奇怪的?
※ 引述《fatjay ()》之銘言:
: 這次說到陸客中轉的議題讓我想起一件事情,台灣機場航班的演變
: 因為有部分親戚住在國外,所以我從小到大就很常跑機場
: 每次等接機就是很無聊的盯著跑馬燈看上面飛機的時程表.
: 大約20年前桃園機場飛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美國,接下來就是日本和香港.
: 但是到最近幾乎一半以上的飛機航班全部都是飛到中國各地去.
: 飛美國的比重降到很低,歐洲很少看到.
: 最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台灣要國際化等等的,難怪被酸是中國化
: 反而20年前的台灣還比較和美國接觸密切.
: 另外之前復航失事,討論到松山機場遷移的事情.
: 柯p有說到至少等到桃園機場新跑道蓋好,因此可以判定桃園機場的跑到接近滿載
: 所以就只能寄望歐美班次的載客率提升.
: 陸客中轉可以帶來100萬人次/每年 我覺得是高估了. 因為這樣算起來一天要2739人
: 其中長榮和華航又可以吃到多少? 還有其它飛航公司也要分
: 結論,華航及長榮現在的價格如果油價不升就算沒這個議題也算是很便宜
: 陸客中轉只是多送的加分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