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2340
2.原文內容: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國際金融記者 桑曉霓
儘管存在瘋狂波動,而且上週還出現回調,但中國上證綜指上漲對有幸在A股市場上市的槓桿過高的公司是好消息。
對近期大舉進場的中國投資者來說,這是更好的消息。但是,對許多要麼在中國持股偏少、要麼完全沒有介入中國股市的境外基金來說,尚不清楚長遠而言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未來這些投資者還可能經歷更糟糕的痛苦。
6月9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將決定是否在主要基準指數中納入中國股票。自該公司上一次對這個問題進行年度評估以來,很多情況已發生變化。2014年,摩根士丹利決定不納入中國股票,原因是境外投資者很難進入中國股市。但隨著滬港通(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啟動,隨著北京方面決定在兩個方向上都解除資本管制,贊成納入中國股票的主張已變得更有說服力。
有證據表明,中國股市此輪飆升得到北京方面的支持。通過在6個月裡三次降息(預計還將有更多降息舉措),中國央行正鼓勵資金流入股市。迄今,散戶投資者是此輪漲勢的推動力。當局允許他們用借來的錢買入股票,進一步表明瞭買盤與官方政策相吻合——至少在一定限度內是如此。
此外,通過籌集新股本,公司可利用現金流入償還債務;目前債務的實際成本有所上升,因為通脹已讓位於通縮、令償債成本變得難以負擔。去槓桿化將提高利潤,使中國企業更加健康。
北京方面過去糾結於股市牛市變成熊市所引發的社會衝擊;在中國股市的25年歷史上,每輪漲勢到頭來都以急轉直下告終,無一例外。當市場崩盤時,深圳街頭曾發生騷亂。但這一次,對社會不安定的擔心似乎被暫時放在一旁。也許這是因為,當局預期更多境外資金將被迫進場。
許多對沖基金看空中國,因為中國正在艱難適應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出口製造業模式的終結,水泥、玻璃和鋼材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在沒人希望居住的地方開發的巨大「鬼城」項目。
他們對中國的銀行(它們背負巨額不良債務,儘管在賬目上承認的壞債不多)以及借入美元資金的房地產集團(它們可能無力償債)特別悲觀。但是,負面態度可能並不明智,因為如今做空中國股票就意味著與中國央行對賭。「中國正啟動一個先發制人的寬鬆週期,」新加坡的一名投資者表示,「他們果敢積極,而且有很多工具。」
中國央行並未進行量化寬鬆操作。值得稱道的是,其政策在更大程度上不是要直接鼓勵資產(無論是股票還是房地產)價格上漲,而是要穩定物價和刺激實體經濟。
中國也沒有犯「僅依靠貨幣政策」的錯誤——財政刺激也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央行希望降低資金價格(此舉可能產生遏止人民幣升值的間接效益),並希望將信貸導向仍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
話雖如此,資產價格還是會對下調的利率作出反應。已經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市場開始復甦,交易量增加,價格停止下跌。
對於在中國股市配置偏低的境外投資者,眼下是一個艱難時刻,因為該市場已不再便宜。「容易獲得的回報和低波動性的回報已被斬獲,」另一名投資者表示,「現在中國股市的估值合理。」
但是,在中國股市配置偏低現在變得有道理了嗎?在中國持股偏低的許多基金經理擬向MSCI陳述的主張是,中國股市仍然沒有準備好迎來黃金時代,理由是某些空殼公司的估值竟然達到數十億美元,而且市場大盤以令人頭暈的速度暴漲暴跌。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座右銘一直是,誰不相信「更大的傻瓜」理論,誰就是最大的傻瓜。這一次,業餘炒股者可能是正確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如此。對那些依據基本面因素操盤的投資者來說,眼下的日子不好過。
譯者/和風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不知道對岸股市什麼時候能終止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