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加坡可能才是tpp背後真正的

作者: DataMaster (0.0)   2015-11-12 11:42:27
陳九霖:新加坡可能才是tpp背後真正的推手
北京約瑟投資董事長,中國航油前總裁陳九霖在撰文中認為,當所有人把目光投向美國這
個tpp規則的主導者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卻悄無聲息地遁了形。這可能就是新加坡,這一
獨到見解值得思考。
10月5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議(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tpp)談判取得實
質性進展,美國、日本等12個泛太平洋國家在亞特蘭大召開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
將消除從汽車到大米在內的眾多商品的貿易壁壘。
訊息傳來,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都將目光投到這個“難產”的協定。tpp協定之所以能引
起了全球關注,除了它有助於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推進區域一體化外,“tpp是美國遏
制中國的工具”、“不要讓中國書寫全球貿易規則“等說法,也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當所有人把目光投向美國這個tpp規則的主導者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卻悄無聲息地遁了形
。事實上,這個國家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也是背后的漁翁得利者。這個國家就是華人占
其總人口的75%的新加坡。
對這一背景的了解,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tpp協定的來龍去脈和實質用心。
新加坡自貿區
新加坡自貿區
推動tpp談判進程,新加坡“功不可沒”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到2002年,以新加坡為首的、包括新西蘭、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了
亞太自由貿易區,而這正是tpp的前身。
可以說,沒有新加坡帶頭,tpp協定就沒有誕生的可能。我本人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長達1
1年之久,早於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倡議,因此說新加坡是始
作俑者無可厚非。而且,新加坡不僅是發起者,在過去10多年還一直在推動tpp協定的談
判進程。
不少外交活動中都可以看出新加坡大力推動tpp進程的跡象。比如,2013年7月,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訪問新加坡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歡迎日本加入tpp談判”。
2014年6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時,外交公告中提出“雙方認可tpp談判所取得的進
展,以及tpp對美國聯系亞太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體現出新加坡對美國參與tpp的強烈
期盼。
2015年6月新加坡外長尚穆根更是赤裸裸地說“美國如果想繼續和亞太地區維持交往並獲
嚴肅對待,美國能不能通過tpp至關重要”,甚至稱“如果不加入,唯一能形成架構或影
響事件的手段,就是(美國)第七艦隊,而那不是你們想動用的手段”。
而在10月5號tpp達成一致后,新加坡總理第一時間表態稱“tpp協議達成令人欣慰”,頗
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成就感。
可以說,從2002年僅有四個小國參與的松散協定到2015年覆蓋12個國家、占全球40%經濟
體量的跨太平洋協議,tpp已經從一個非主流的貿易體系變為全球重要的自貿協定。能造
就今天的局面,新加坡“功不可沒”。
貿易自由化對新加坡自身有利,且可以借美抑華
那么,“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又為何會帶頭提出這樣一個主張呢?我認為新加坡主
要有以下幾個因素的考量。
第一,新加坡是個島國,是個城市國家。雖然扼守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國
家本身並沒有什么自然資源,甚至連淡水和砂石都要進口。
可以說,新加坡經濟嚴重依賴外來資源,因此,主張零關稅和高度的開放,促進貿易自由
化和投資便利化對新加坡大有裨益。
而且,對新加坡這個開放型經濟體而言,自由化便利化更多的是別人對它的開放,別人對
它的零關稅,更大程度的開放對它無疑是受益者。在wto與apec無法實現其自身目的時,
新加坡主動跳出來聯絡一些國家提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貿易規則,也是可行途徑。
第二,新加坡自始至終秉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走的是平衡路線,
以維護自身的利益。雖然表面是所謂的“平衡”,但是,實際上新加坡對中國一直抱有一
定的敵視心態。
早在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就曾提出過“中國威脅論”,上世紀90年代又提出制衡中國,近年
來又積極鼓吹美國要重返亞太。
加之中國的發展壯大,從開辟克拉地峽到中國多個自貿區的建立,中國的一舉一動都讓新
加坡擔心自身地位難保,這一系列因素構成了新加坡對華的不安乃至敵視。
第三,tpp可以動用美國的力量制衡中國。新加坡是英語為主的國家,其以功利為主的價
值觀與美國相同。但它被夾在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
之間。
因此,新加坡一直把美國作為其靠山。把美國引到亞太地區,也是為了保障新加坡自身的
安全和利益。
明面上,新加坡並不是美國的盟國,但是,雙方在軍事上往來頻繁,美國在新加坡建立了
亞洲地區最大的海空軍基地,雙方關係遠超中國和新加坡的關係。
而且,新加坡的主流觀點認為美國在較長時間內還是世界霸主,中國不可能挑戰美國的霸
主地位,因此,站在美國這邊,拉攏美國對中國進行制衡,新加坡可以漁翁得利。
避免被“踢屁屁”,中國打鐵還需自身硬
雖然tpp目前還未正式簽署生效,美國內部也存在諸多不同聲音,甚至曾經大力支援tpp的
前國務卿希拉里倒戈反對,但是,當前這個局勢終將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面對這個由新加坡一手促成的局面,中國應該見招拆招,不急不躁地、積極而穩妥
地應對。
首先,中國作為亞太國家,對出現在本區域內的自貿區建設不應該敬而遠之,也不應該談
之色變,而要予以充分重視,這是應有的態度。
中國應該對tpp保持關注和開放態度,充分考慮tpp規則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公平開
放競爭環境的促進作用。未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中國可以考慮加入,以免在經濟全球
化中陷入孤立。
當前,tpp中含有的一些排他性條款,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因此,對待t
pp要始終謹慎,避免落入圈套。
中國曾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
均持開放態度,希望《協定》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
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這是泱泱大國負責任的表態,也表明當下中國對tpp持開放
態度。
第二,要把自身的事情做好,只要自身強大了,市場有足夠吸引力的時候,中國自然就不
會被排斥在外,自然會有人找上門來做生意。對企業而言,要加強自主研發,避免知識產
權糾紛;要加強環境保護和勞動者權利保護,適應更高的貿易和投資準則。
對政府而言,如何適應tpp對金融自由化的要求呢?政府首先要深化金融貨幣政策改革,
積極穩妥地推進匯率市場化等改革。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人民幣該貶值貶值,該升值升
值,不要過多地人為干涉,要讓市場的活力充分涌流。
貨幣政策對於當下中國至關重要。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消費、投資和出
口。
雖然現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略有下降,但它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為
保持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仍是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所以,利用好貨幣工具這
個強大自身的政策工具。
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文章,適應tpp對國企私有化的有關要求。當
下國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是國有企業的重新定位
。一直以來,中央企業一向被看作“共和國的長子”,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我們不可否認國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也要讓各種所有制經濟都蓬勃發展。在中國境內
的所有企業都是共和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都是增加稅收、解決居民就業等的重要載體
,不是國有經濟搞好了,整個國家經濟就活了。
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搞活國有企業的同時開放民間資本和外資的準入,國民經濟才得
以蓬勃發展。
所以,我們不應過於強調國有企業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應盡量提供一個更加寬鬆和公
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發揮市場在資源設定中的決定性作用,
鼓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
大力釋放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經濟的生產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做好經濟外交方面的工作,主動出擊、爭奪全球貿易規則話語權。中國的擁有豐富
的外交資源,擁有良好的友鄰關係,更加上上海合作組織、apec等成熟的政治、經濟區域
一體化安排。
利用好我國的外交資源,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的聯動作用,促進與周邊和沿線國家的合
作,展現大國風范,帶頭制定規則,才能把握局面,避免被“踢屁屁”。
雖然tpp協定談判取得了進展,但是,想要真正去實施,相關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旁
觀者清,中國要利用旁觀優勢,將這個看似的“危機”變為“轉機”,把避免被“踢屁屁
”的壓力轉化為企業轉型升級和政府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讓個別國家的不良動機落空。
(商業見地網)
http://goo.gl/H0noHr
心得:
台灣何時才能加入tp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