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成功人們看清了些正在變成現實的趨勢:
1:支付會電子化行動化便捷化,支付行為可以隨時隨地和任意對象發生。以相對小的安全代價獲得前所未有的支付便利。
商業形態由於技術升級而改變,也導致行業格局重塑。本來銀行就是天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他們技術上不是先鋒,落後於互聯網公司發現用戶需求。其實不論是銀行業還是网络业來幹,你只需相信這是趨勢他一定會發生,具體形態是這個寶還是那個寶,還是信用卡會進化,這些對消費者都無所謂,對所有創業者都是機會,你只需去用自己的方法實現他。
2:小的做貿易,中的做產品,大的做平台。所謂平台。關鍵就是流量和數據,圍繞交易發生的數據更是有很大價值。
純網絡業有個特點,就是大者恆大,嬴者通吃,一家領先的網絡支付公司有機會成為一家新的萬事達新的銀聯,一家新的超級零售銀行。
做收單的公司千千萬,沒有數據,沒有對數據的規劃能力只做管道想象力是有限的。
支付寶能做的大體上一張信用卡綁定手機也能做得差不多,但阿里能做的,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比一家單一品牌銀行能做的要多。
小弟支付寶賬號也用了些年頭,就只綁定了電話和身份證號碼也沒有閒錢買甚麼餘額寶。前陣子深圳降溫買衣服,由於碼數拿不準拍了兩件,收到後退回一件,剛把退貨發回去,阿里就立刻把錢退了給我說以往賣家對我評價好,信用度夠。還有前兩天凌晨坐uber,結賬時都忘記了卡裡沒有錢,第二天酒醒發現是阿里給我墊付的車費。
現在小弟賬戶有幾千塊的支付寶花唄額度,阿里成立的螞蟻金融會提供接口給其他企業做信用輸出。前一陣有人在qq裡給我發廣告說可以根據我的芝麻信用數給我做小額(一萬)低息貸款。甚至我在分類網站上看到張貼信息可以芝麻信用做認證。
現代人好像在失去物理意義的隱私,以後個人很可能只有法律意義的隱私了。
3:支付行為的培養。
小弟其實除了在淘寶買東西,對其他支付場景其實一直無所謂的態度,總覺得結賬的時候拿手機有點怪怪的,況且效率也沒高多少。一兩年前還見有人刷肯德基優惠券手機當場當機的囧態。但是這邊網絡公司搞促銷經常對摺甚至一元就可以買單的活動,強行叫你去做支付體驗做行為培養,雙十二也興沖沖跑去屈臣氏刷了一百塊,馬主席給反了五十塊現金,這對日薪兩百塊的我還是很在意的。可見消費者的再教育也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