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超過一行或過長必須縮網址):
http://hk.aboluowang.com/2017/0405/907605.html
2.原文內容:
聯儲主席Lacker意外辭職 涉2012年Medley泄密醜聞
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周二因涉及不正當披露機密信息而突然辭職,
第一副主席Mark Mullinix將暫時執行主席職務,里士滿聯儲已著手篩選下屆主席人選。
現年61歲的Lacker在里士滿聯儲任職28年,自2004年8月1日起擔任主席一職,
此前曾表示將在2017年8月屆滿後離任。他在今年的FOMC會議中沒有投票權,
但參與討論貨幣政策,並一貫以鷹派觀點著稱。
Lacker在辭職信中表示,2012年10月2日曾接到Medley全球諮詢公司
(Medley Global Advisors)某分析師的電話,分析師主動提到了一則有關
美聯儲9月政策議案的非公開信息。儘管明知信息敏感並高度涉密,
Lacker沒有選擇不予置評也沒有掛電話,而是繼續在採訪中侃侃而談,
甚至對涉密信息作出評論。
Lacke承認,採訪結束後他沒有向美聯儲同事反映涉密信息疑遭泄露的情況。
當他看到10月3日Medley公司推送的研報時才意識到,當時對信息的評論
令分析師認為他變相承認了信息的正確性,而Medley的報道比美聯儲官方公布的
會議內容提前了整整一天。
美聯儲在2015年3月23日提交的內部調查記錄顯示,在2012年9月12至13日的FOMC會議
正式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後,素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Jon Hilsenrath在同年9月28日發表文章,披露了大量美聯儲將在12月FOMC會議上
推出第四輪QE的細節,內含聯儲6月、8月和9月會議的非公開信息。
而10月3日Medley的研報除了涉及上述泄密文章的信息,還包括了美聯儲工作人員
在會議前夕準備報道到後半夜、FOMC會議之前討論案的擺放順序、
某位聯儲官員的觀點如何“拋磚引玉、最終並不會被採納”等更多非公開細節。
時任聯儲主席伯南克馬上要求美聯儲內部展開調查,而據Lacker的辭職信透露,
他在2012年12月6日的筆錄調查和10日的面談調查中,
都沒有透露知悉Medley分析師掌握有涉密信息。
美聯儲內部在5個月的調查中詢問了300多位可能與此事相關的人員,
發現掌握涉密信息的記者Jon Hilsenrath曾在發文前同幾乎每一位地方聯儲主席
和聯儲理事會委員都打過電話。但內部調查並沒有得出任何結論。
Lacker表示,當2015年FBI、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
辦公室在美國國會的授意下?手調查時,他才對執法部門透露了早已知情的訊息。
Lacker表示,自己很後悔作出了不當舉動,但他並不是惡意違反美聯儲的保密政策。
另據CNBC報道,Lacker突然辭職的決定是同執法部門協商後的結果,
而Lacker本人並不會被刑事起訴。
Medley全球諮詢公司為全球頂級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和資產管理機構
提供宏觀政策研究,由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前首席政治策略師
Richard Medley於1997年創立,並在2006年吸引到來自高盛的股權投資。
公司於2010年2月被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收購,又隨該集團於2015年7月
轉賣給了日本日經集團(Nikkei)。
Medley泄密事件的當事分析師是Regina Schleiger,據知名財經博客Zerohedge透露,
此人同美聯儲主席耶倫關係密切,
但本次Lacker在辭職信中並沒有提及當事分析師的名字。
美國國會眾議院一直呼籲美聯儲增加透明性,並加強對美聯儲的審查。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Jeb Hensarling曾於2015年耶倫的半年期國會聽證中表示,
美聯儲沒有上交與泄漏事件有關的文件,是不可原諒的,美聯儲不應凌駕於法律之上。
當時耶倫稱美聯儲願意與眾議院配合,提供議員們要求的資料,
但當時還不是上交的時候。
耶倫的任期將於2018年1月到期,而里士滿聯儲主席在明年擁有FOMC投票權,
外媒預計美聯儲或將面臨重大人事變更,而總統特朗普及共和黨控制的國會
可能會趁機增加發言權。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滿20字):
好複雜的關係。。。。。
Medley泄密事件的當事分析師是Regina Schleiger,據知名財經博客Zerohedge透露,
此人同美聯儲主席耶倫關係密切,
^^^^^^^^^^^^^^^^^^^^^^^^^^^^^^
但本次Lacker在辭職信中並沒有提及當事分析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