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標的:統一超(2912)
2. 分類:心得
3. 分析/正文:
統一超商 (2912) 暨統一企業 (1216) 於2017/07/27宣布分別
處分間接持股的 30%與 20%的上海星巴克事業體同時宣布買入
30%與 20%的統一星巴克股權 (台灣事業體) ,交易相對人為
Starbucks Coffee International Inc. ,處分金額共 401億
,處分利益達 334億。而購入統一星巴克達54億,成為集團合
計100%持股被投資公司。
這是1997年以來統一超商與 Starbucks合作上的最大一次變動
,市場上聽聞處分利益達三百億以上為集團年度淨利兩倍時,
股價卻在28日收盤,統一超商 (2912)下跌7.80%,而統一企業
(1216)下跌3.47%雙雙下跌作收,市值一共減少 353億,跌破
散戶的眼鏡。
賭盤散戶也是輸很慘 ><
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只須看兩張圖
Starbucks 2016年自營店數變化
http://imgur.com/uLdtmd8
Starbucks 2016年授權店數變化
http://imgur.com/epsnUdL
可以發現北美市場店數約占 62%,但北美市場店數只增加5.1%
,中國市場店數只佔整體 9.49% (共2382店,統一集團約1200
店) ,在2016年度中國市場店數增加 31.5% (增加 571店) ,
占整體增加店數 27.9%,成為北美以外市場成長主力。
來比較統一咖啡開曼控股 (上海) 和統一星巴克 (台灣) 狀況
淨利比較表
(單位: 新台幣億元)
年度 統一咖啡開曼控股 統一星巴克
(上海星巴克事業體) (台灣星巴克事業體)
2013 15.37 6.03
2014 18.71 7.01
2015 28.30 8.27
2016 41.31 7.70
可以發現上海事業體呈現盈餘爆發,最近一年度年增率達 45%
,反觀台灣部分已達到高原期,盈餘約略落在 7~8億。
本益比比較表
事業體 2016年盈餘 最近市值 P/E
Starbucks Corporation 2.817B 78.200B 27
統一超商 98.36億 2765億 28
統一咖啡開曼控股 41.31億 802億(註) 19
統一星巴克 7.70億 108億(註) 14
註: 以成交價格回推事業體價值,未做任何折溢價調整
以此觀之,針對一個成長中的事業體,賣掉部分其實並未獲得
溢價,統一集團其實是把最具成長力部分賣掉,換進持平走入
高原期的事業體,另在品牌授權部分變成獨資也會和授權方有
巧妙的變化,因為變成權利金與抽成為重,營運的好壞與直接
持有股份相較減輕許多,也無直接實體資產的負擔。
而 Starbucks買入統一咖啡開曼控股其實以本益比而論算是撿
了便宜,以低於自己母體本益比買入,達到買低的效果,統一
集團面臨現金再投資的難題,就算是去購買 Starbucks母公司
股份也佔不了便宜。
本案例是授權營運的一個好範例,台灣不少公司一窩蜂去代理
品牌,其實以更生活來看,加盟開店也是一樣的道理,品牌作
起來可能引來品牌持有人轉為直營全拿的壓力,而展業不順可
能違反授權的營運要求。
而統一超在2016年年報也未揭露星巴克品牌相對的契約規定,
授權契約只有揭露7-ELEVEN永久品牌授權,但未有權利金的收
取條件,而其他品牌全未揭露。
公司資訊不夠透明實為長期投資的不確定風險,如本案若您是
看上海外代理品牌的成長,這個事件你無法吭聲無法抱怨,只
能自己決定股票的去留。
4. 進退場機制:(非長期投資者,必須有停損機制)
非交易建議,不進場故亦無退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