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m7629 (pipi)》之銘言:
: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是低薪源頭
: 每年政府跟各界人士,都會呼籲企業要多給年輕人機會跟薪水。但是企業往往都會抱怨賺
: 的不夠多,又或者把責任歸在年輕人身上,為什麼年輕人不努力創造自己價值?但是同樣
: 一個社會新鮮人,先進國家起薪就是比台灣高很多。社會各界檢討的時候,我常常覺得有
: 個點是沒被人檢討過的。那就是華人社會裡面的炒房文化。
: 在先進國家裡面,房子如同陽光跟水或者電跟油一樣,都被視為民生必需品,沒人認為可
: 以哪來炒造,但是華人文化卻認為房地產是可以炒作商品。曾經我周遭有靠房地產賺黑心
: 錢的投資客,聽到我這麼說的時候,急急忙忙的開始扯名牌包跟股票,認為房地產跟奢侈
: 品一樣都可以炒作。如果有學過房地產炒作的人,應該都知道這遊戲怎麼玩。不用管房地
: 產基本面,只要去思考怎麼賣給下個接棒的白老鼠。再者就是藉由低利時代,拉高自己槓
: 桿玩「空手套白狼」的遊戲。
: 但是一個國家經濟,如果可以靠房地產這種白癡理財法,為何先進國家都要想辦法圍堵房
: 地產炒作?更別說在德國,炒作房地產還會被當作犯罪的刑法處理。曾經台灣有媒體研究
: 過,當一位年輕人把三分之一支出,甚至超過的收入,都花費在租房或房貸上,那整個社
: 會就會完全沒有消費動能。因為沒多餘的收入,很自然不會想消費,也不會想投資任何產
: 業。
: 其實炒房最經典的例子就屬於「頂新集團」。當初政府以為台商「鮭魚返鄉」,財團回台
: 灣之後會投資工廠、投資各行各業,為經濟注入活水。但是財團卻把錢拿去炒作房地產。
: 從有錢人的腦袋思考,其實這並沒有錯,而且低風險高回報。因為華人文化裡面認為,「
: 房地產」並不是民生必需品,而是可以炒作的「商品」。炒作房地產不會有社會與論壓力
: ,台灣政府更從來不想戳破房地產泡沫。
: 在官商勾結跟文化包容下,台灣房地產如果沒遇上災難性危機,其實不太可能會往下修正
: 。即使修正也會彈的更高。
: 而整個遊戲最悲哀的莫過於台灣的多數百姓。傻傻的當房地產接棒的白老鼠,成為一輩子
: 房奴。
: 企業家有錢也要存在房地產,不願意進行各項投資。年輕人薪水拉不高,就不會上街頭抗
: 議,因為要當窮忙族。
: 試想,如果今天有錢人去佔據台灣的水源地,進行乾淨水的水價炒作,大家可以容忍嗎?
: 這時候社會一定會有人提出,公權力要強勢介入。又或者要對有錢人進行鉅額課稅。甚至
: 要求法辦這種惡毒的商業行為。
: 但是台灣社會從來不會有人去批評房地產炒作是惡毒的商業行為。
: 常常聽到國外,一個人擁有超過一間以上房地產的時候,課稅會開始用累進方式。台灣沒
: 有。
: 先進國家政府會大規模蓋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壓低房價。台灣也沒有。
: 更別說台灣社會對於投資房地產致富者,會給予稱讚跟好評。
: 每當聽到有人說,企業跟有錢人要投資產業跟年輕人。
: 我反而會想,站在有錢人角度,投資房地產不就好了嗎?
房地產高漲並非華人才有的文化,
2008美國炒作房地產炒到爆掉,
冰島債務危機前資產狂飆,
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倒債前也是房地產高漲。
房地產價格高漲是果不是因,
追逐利益本來就是人的天性,
資產價格炒作的動力來自貨幣的浮濫,
然而世界上沒有價格無止盡成長的資產,
漲多終究要回吐不合理的價格,
當泡沫破裂時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去槓桿或者是印鈔創造更大泡沫,
然而去槓桿的過程太過痛苦…印象中只有柴契爾夫人實施過
提高利率、削減社福補助…等措施 這在台灣幾乎不可能發生…
在英國,她死後依然有不少人咒罵、甚至慶祝她的死亡。
2008美國選擇了更大的泡沫救市,
因此08年崩跌的房價又重新漲了六年,
回到台灣,這十年來大家似乎覺得物價穩定,
CPI的數值也相當穩定亮眼…
然而去看台灣的CPI組成房價並不包含其中,
房租才是~高價買房者根本不覺得CPI是真實反應他們的生活。
台灣房地產泡沫化的來源是新台幣的浮濫,
我們擁有的外匯存底目前是全球排名第四,
這些央行外匯存底會轉為國內流通的新台幣,
大量的外匯存底透過購買美債與壓低國內利率可以創造出央行盈餘,
這些盈餘上繳國庫能解決國內財政收支問題,
在透過新台幣購買外匯過程還能壓抑匯率增加出口競爭力,
但是有利必有弊…浮濫的貨幣就會推升資產價格,
而過低的投報率讓資產切割化、如娃娃機店、格子趣盛行
投資冒險行為增加如比特幣、這幾年期貨開戶數不斷創高…
回到最初你的觀點,
我簡單比喻房地產與央行貨幣政策的關係,
有個人拿著杯子接水,但水總是很快漲滿出來,
他抱怨道:為什麼給我這麼小的杯子裝水,
拿個壺不就好了?
但是親愛的,把水龍頭關小不就好了?
只是面對破產年金、健保支出、社福支出,
台灣真有辦法把水龍頭關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