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ldo870 (基隆的林旺哥 )
2018-08-23 19:50:19對近期貿易戰的新聞做的整理
分享給大家
美中於7月6日互相對彼此的34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徵25%關稅,美方7月23日再度端出第二
波,針對160億美元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而此波關稅是否加徵尚未確定之際,美方又
拋出第三波制裁,高達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其中包括電機與機械零附件。第三波針對
高達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後來上調到25%。
7月6日中美貿易戰開打,雙方互相對總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其中,中國對部分
美國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亦即來自美國的汽車將被課徵高達40%的關稅。至此,美國汽
車基本全部被列入加稅範圍。去年中國進口125萬輛汽車,其中約28萬輛來自美國,金額
約131億美元,占中國汽車進口額的26%。
川普7月24日宣佈,將提供高達120億美元補貼農民所受的衝擊。美國2017年出口1,380億
美元的農產品,包括215億美元的大豆,這是最有價值的出口。根據美國農業部,中國2017
年就進口了123億美元的美國大豆。美國輸中國產品總值不超過1500億的規模。中國反擊則
瞄凖農產品——7月實施的中國反制清單中的545種商品,約91%為農業相關。
台灣時間今日中午12時01分起,美國對價值160億美元(約4927億元台幣)的中國進口商品課
徵25%關稅,而中國也立刻同等反擊。美國自美東時間周四凌晨12時01起,對279項中國進口
商品額外課徵25%關稅。此波課徵關稅項目包括半導體、化學製品、塑膠製品、機車和電動
機車等。
川普今年稍早宣布要對價值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後,先於7月6日對340億美元商
品課稅,今日完成剩餘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課稅。美方已啟動對中國大陸價值160億美元的
商品課徵25%關稅,預估受影響的產品增加到1千多項,中國大陸也同等反擊,針對數百項美
國商品課徵關稅,雙方你來我往受影響商品總額約1000億美元,占兩國年貿易額的七分之一
。
蘋果執行長庫克說,關稅最終會以消費者納稅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且導致經濟成長減速。
若對中國消費品加徵關稅,美國進口商首先要做的是轉向越南、印尼或亞洲其他地方採購。
美國消費大品牌像是Nike在亞洲都有生產,並不只在一個國家,因此會出現替代效應。
貿易戰帶來宏觀層面的風險,包括經濟成長放緩和貨幣匯率,很難量化。長期性的影響。
中國製造與東南亞等的價格優勢也會消失,可是不大幅加價,它們的經營就會出現問題,很
多的企業就會倒閉。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的報告顯示,若美中相互對500億美元(15000億台幣)的進口產品
課徵25%關稅一年,台灣GDP將因此減少0.025%,南韓GDP則預料將減少0.018%、約2億3,649
萬美元。上述數字為根據美國GDP將因美中貿易戰而減少0.1%、中國減少0.2%的假設算出。
加拿大則將以0.016%的GDP減幅,成為受衝擊第三大的經濟體。關稅可能會使全球貿易每年
成長放緩0.1至0.3%,
報告說,由於各國對美中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依賴程度不同,受影響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國際貨幣基金(IMF)卻在7月底下修了對先進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期,特別是歐元區到了
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保2。IMF、OECD、與國際投資銀行都表達對貿易戰的憂心。
參考IMF統計,我們以美國進口需求彈性平均為1.2估算,美國對中國加徵500億美元25%關稅
(7月6日開始課徵340億美元,8月23日開始課徵160億美元),然後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
品,加徵25%關稅,中國出口將減少750億美元,在考量產業關聯效果後,估算中國GDP將放
緩1.0個百分點。而中國對美國加徵500億美元產品25%關稅,然後600億美元產品25%關稅後
,美國GDP將放緩0.2個百分點。
當然,我們最關心貿易戰對台灣GDP的衝擊,預期台灣是放緩0.3個百分點。亦即中美貿易
戰開打會使中國GDP成長從6.6%降為5.6%,美國從2.9%降為2.7%,台灣從2.6%降為2.3%。
台灣也在這波中美貿易戰受到影響,我國最引以為傲的「半導體」,聽說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甚至有可能會撼動台灣1/3的GDP!
新加坡星展銀行最新的分析指出,如果中國和美國對其交易的所有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
,對新加坡今年經濟增速的影響最高可達0.8個百分點。
韓國、馬來西亞和台灣這些高度依賴貿易的製造業中心, 今年可能損失高達0.6%的經濟增
長率。但陳振聲指出,這仍然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明年則可以達到1.5個百分點。
Christopher Beddor認為,此現象恐讓台灣在美中貿易戰中面臨困境。他指出,儘管美國對
中國進行的關稅攻擊不是針對台灣,但台灣有許多代工廠位於中國,2國供應鏈關係緊密,
特別是消費類電子產品。據摩根士丹利預估,一旦美中貿易戰升級,將可能使台灣的附加價
值毛額(GVA{ GVA -生產的稅收-生產的補貼= GDP})重挫1.27%,不會與中國所削減1.5%的
衝擊差太多。各種不同的預測。目前,外界估計中國經濟成長減幅將介於0.1%或0.2%的實質
性影響到2%之間。如果美國完全停止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GDP將下滑3個百分點
。而對美國的影響「可能是3%或4%」。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針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包含部分半導體商品,
但國泰證期認為,中國為半導體主要進口國,對半導體實際需求影響不大。大部分電子廠商
都將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而呈現訂單下滑,但就長期角度而言,少數台灣技術領先廠商如晶
圓代工及矽晶圓將不會受到影響,若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一步制裁,則建議避開記憶體、
相關設備股。
根據國營海關數據網站統計,2016年從亞洲對美出口前20大企業中,有15家來自台灣,全部
都是6大代工廠的子公司。目前中國對美銷售的前20大公司中,台灣公司就高達15家。
台灣6大代工廠包括仁寶、鴻海、英業達、和碩、廣達與緯創,去年營收總計達新台幣9.11
兆元,大約等同於巴基斯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川普的關稅政策讓許多科技公司和電
子供應鏈的重要廠商開始棄守中國,例如:台達電7月底才宣布斥資21.4億美元收購泰國轉
投資公司泰達電(DET)逾79%股權,預告將在泰國擴產。和碩也表示,已計畫降低中國產能
,尋求在印度設廠。(之前的新聞,結果英業達反漲)
美國、中國、歐盟是台灣對外出口的主要貿易夥伴,當這三個區域的經濟成長都開始降速時
,對台灣的出口與景氣就會有衝擊。貿易戰還沒有構成全球經濟的立即性風險,因為目前的
打法是逐步加碼。台股短期最大的風險仍在貿易戰的走勢。中長期來看,一旦景氣擴張期進
入尾聲,轉為景氣萎縮期的時候,由國際貿易主導產出成長的台灣經濟。將受到最嚴重的影
響。投信認為,近期貿易戰對於市場影響程度更大。
牧野成史教授稱,從長期來看,貿易戰不會為任何人帶來好處,中國和美國政府遲早會重新
審視自己的保護主義政策,至於什麼時候,取決於各自國家的經濟環境,以及美國中期選舉
的結果。
台灣主要GDP台灣出口佔整體GDP比重達6成以上,為台灣經濟命脈。台灣為典型外貿國家,
進出口分別佔GDP比重為50%與62%,消費佔比為53%,投資21%,政府支出約14%。
台灣今年GDP成長,IMF預測台灣GDP成長率為1.9%,與主計總處預測的2.42%差距頗大,扣除
預測貿易戰的經濟影響,今年可能損失高達0.6%的經濟增長率。明年則可以達到1.5個百分
點。可能使台灣的附加價值毛額(GVA{ GVA -生產的稅收-生產的補貼= GDP})重挫1.27%,
且其他國家對貿易戰的保守態度,將對台灣、韓國、新加坡等造成沖擊,外貿國家為主的台
灣可能為最嚴重的影響。貿易戰持續到明年就會衝擊全球了。報導又引述彭博首席
亞
洲經濟師奧爾利克(Tom Orlik)估算,若關稅令中國總出口減少10%,台灣及馬來西亞的經
濟成長會因此急降2.9及2.1個百分點,香港成長也會減少1.9個百分點。
若以WTO製定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率(participation rate)排列,居首的盧森堡高達70.8%,
稍高於台灣67.6%。南韓、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分別排6至8位,參與率為62.1%、61.6%及6
0.4%
。
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不僅不利於該兩大經濟體,亦將透過貿易及全球價值鏈,影響其他地區
經濟活動;短期內,資金或可能流向安全性資產,如美國公債、黃金或日圓等避險資產
。中期,資金可能會移轉至已開發及穩健國家跟受益國家的產業。長期,資金或可能減少投
資或大量的流出,最好以保守的看來未來。
貿易戰箭在弦上,外資大舉撤出亞股,外資今年來賣超台股2,800億元台幣,創2008年金融
海嘯新高,而且外資6月份連續5個月賣超台股,造成台股跌破年線。政府基金護盤,台股守
住前波低點,主要買超台積電、元大金、第一金等權值股撐盤。抗跌的第二個原因是,美中
貿易戰互徵關稅,台灣出口最重要的為半導體和蘋果供應鏈,觀察目前課徵關稅清單中,尚
未影響到這兩部分,估計影響有限。
未來長期的貿易戰之下,我認為甚至有可能會撼動超過台灣1/3的GDP。我的估算是關稅令
中國總出口減少會超過10%以上,台灣的經濟成長會因此急降2.9%以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
WTO) (2018年1月12日) 公布的2017 年貿易統計顯示,僅限貨物的中國貿易總額(進出口合
計)為41050 億美元,以中國對美貿易來看,2017年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2%,達到4,297億美
元,進口額增長15%,達到1,539億美元。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至2,758億美元。
中國對美貿易占中國的14%。如果美中冷戰或斷交或戰爭就大幅下降。加上其他國家的比重
,我覺得很有可能遠超過預估。而且因為中美進wto打仲裁絕對要2-3年的時間,未來並不樂
觀。所以天祐台灣天祐台股吧。
未有足夠的資料能佐證經濟成長年增率與股市報酬為絕對正相關,貿易戰長期是經濟減緩物
價轉價上漲消費減少,台灣股市可能無法永遠抗跌跟護盤。股市是經濟先行指標。有些分析
師認為長期貿易戰的話,台股無法維持萬點。(這是參考天下的文章見解)
明天美國聽證會消息應該知道會慘不慘,越慘說不定拉越高,這量縮的太少,洗的很乾淨
,操控容易,
,最好不要亂空,除非你確信能長期承受被無量尬空,建議保守看待勿追高,投資穩定
配息的股票,至少跌價還有配息,漲了又賺價差,崩盤也較抗跌,或近期減少投資或投資安
全
性資產。
轉錄請注名出處及作者
資料來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