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m80354 (~Q.Q~)》之銘言:
: 其中最多人推薦的就是金融股
: 殖利率高平均5~6% 可以長期存股賺錢
: 早期銀行利差大 所以獲利好
: 2008年後因為大幅降息 所以利差變小
: 但因為貸款水位也因低利而大幅增加(尤其是房貸)
: 獲利變高了 但如果被倒帳相對風險也變高
: 原本借100 利差2%可以賺2元
: 現在借200 利差1%只能賺2元(當然利差實際更少)
: 倒帳風險增加 總量雖增 獲利不減
: 但獲利建築在放款高風險之上
: 所以銀行股普遍走空
???????????
如果長期走空那就不能存呀!!
現在走空是大盤影響 是美國經濟過熱要把資金吸回去
我常在說資金只是移轉不是蒸發 你套的股票 就是別人換得現金
現在美債穩穩地拿3% 台積電殖利率也是3%但風險高
就算看好將來台積電會再成長 外資當然還是要部分獲利了結要先回去
倒帳風險?! 你是看到建設公司跳樓了嗎?!
台灣雖房價不漲 但建設公司現在是滿滿現金在手
去房版看就知道雖然不推案 但一直有在買六都低價土地來養
就算是之前買的 像國泰新光8~10年買了一堆有夠便宜的重劃地
(西瓜是敗在htc不然他相土地眼光很準 又很會喬)
: 只有壽險公司因為大量吸收國內低利資金
: 拿去投資國外利差大的標的 因此賺了很多錢
: 所以獲利創新高
: 2008年台灣資產規模最大金控是台灣、國泰、兆豐
: 2018則是國泰、富邦跟中信(三家都有大型壽險公司)
: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6/3216441
: 所以總的來看
: 長期走多反而是壽險主體的金控(低利資金投資海外)
: 銀行金控反而走空(放款利差變小 風險變高 投資又受限)
: 所以長期來說 大部份金融長期都走空 不適合存股
: 如果真的要長期投資 買壽險公司當存股會比較好
: 不知道小弟這樣理解是否正確?
不正確 因為定存股首要"穩定"
最好天天線型不漲也不跌 獲利也要穩定 獲利也不要過漲過跌
沒錯~~ 連獲利過漲也不要
過漲表示把吸來資金投資到風險較高的標的
金融股最好例子就是新光金 一下獲利爆衝 一下又轉成負的
很多搞不清楚的 不是殖利率高就是定存股 要偏向內需超過十年穩定
不然很多都如中鋼台塑都只是景氣循環股~
金融長遠利多是金融科技 把分行關掉 把人裁掉
台灣除了科技業 就屬金融業薪資最高 就連官股做個5~6年就百萬年薪
但之前美國做過實驗 AI將來可以取代超過半數金融從業人員
定存股要像房子收租概念 時間到了差不多租金進來
以前台南收租行情很好 因為有成大 台積電 南科
租金跟台中一樣貴 但房價卻是台中6~7成 所以我念成大搬出去宿舍就買了一間
走路2分鐘是新天地新光三越 投報率是7~8% 租金從畢業5k漲到現在6k
早期沒錢不然很想多買幾間 但現在房價一直上漲(台積新廠也在台南) 投報率變成5%
所以我現在看板重心也從房板變成股版~
我姑姑早年有北大特區跟青埔的
先13萬買北大然後賣在25萬多(目前是在30萬)
後來獲利了結再去青埔買1x萬的土地 也是30萬賣掉
之後買的人再轉手還有賺一筆 但現在持有的就套住了
但被套住人的錢沒有蒸發 只是移轉成我姑姑跟上一手轉手的獲利
所以玩股票價差賠錢也不要難過 你只是援助另一個美國人
滿手現金真的感覺就像會咬人~
我上個月兆豐獲利30萬 跌就急著進場就被套了 帳面獲利就被吃掉了
但老實說我不會慌 入手的殖利率還有5.8% 被套到500張兆豐就退休
賣不掉就領股利就是 放三五年還是賺的
我姑姑現在想法是年紀大了 累了不想再一直盯盤
除了還有幾間房收租 其他都放在台積電 中華電 大台北瓦斯跟官股銀
(兒子在台積電 女兒在中信金工作 但沒買中信都買合庫 兆豐官股)
上面幾支股票加起來價值就超過五千萬 對他而言股利高低比帳面高低重要
前一年的股利是今年的生活費 股利少就花少~
至於我偏愛兆豐原因去看信用卡板就知道了 雖然是官股但積極在搶消金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