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noltaSTF (Smooth Trans Focus)》之銘言:
這是最後一次寫這個主題。
在2015年秋天我預測AMD會在兩年內漲20倍,但實際的結果是三年內漲了10倍。
雖然個人用了AMD的微處理機超過25年,
對於新架構的CPU上市到反映到營收與股價的過程節奏,遠比我想像跟預測的慢。
: 1. 標的: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美股 超微半導體
: 2. 進場理由
: a.基本面:個人電腦CPU提供廠商, 一但倒閉Intel將面臨反托拉斯法制裁
: 因此基本上不會倒, 目前股價夠低, 且過去20年企業營運基本良好
目前產業內競爭態勢仍未有太大變化,個人電腦CPU仍是雙頭寡佔市場。
可以這麼說,AMD與Intel的產品具有完全替代性,
那麼寡占下市佔的百分比,就完全由雙方CPU的單核同頻效能與售價決定。
雖然寄予厚望,也在核心數與售價的下了功夫來對抗競爭對手,
但AMD新的Ryzen CPU的單核效能仍落後了Intel最新一代主力產品3~8%左右。
這個差距雖然小但仍是存在的。
若要重現2006雙方市佔接近交叉,股價達到USD40以上,
存在艦隊戰略無法做到這點,
恐怕只能正面進行艦隊決戰,以較優的單核同頻效能擊敗Intel。
AMD有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呢? 我認為是可以的。
從兩點來判斷
1.Ryzen的製程落後Intel(14nm,其實應該是20nm左右),但單核效能卻沒有差距太大
顯示這個架構是較優於Intel使用多年的Core架構。
2.如果只是製程上的落後,那麼AMD新的代工廠TSMC的7nm已經大批次生產中了。
可以預期AMD在半年後可以取得製程及架構上的雙重優勢。
而這優勢可能可以持續五年以上。
: b.技術面:明年即將有新型處理器上市,取代過去幾年失敗的推土機架構
: 個人預測股價將從目前USD1.8成長到USD40左右
目前Intel的市值223B,AMD則是20.6B,考量Intel的流通股數約為AMD 4.6倍,
在兩方產品效能AMD略優於Intel,再扣除Intel品牌能力與系統廠支援的情況下,
算成50/50對分,
AMD的股價在目前的大盤態勢下應有五倍左右的成長空間。
當然以目前本益比來說,AMD股價已經偏高太多,不過AMD已連續六季獲利且穩定成長,
顯見企業轉型已經獲得成功。
兩個重點: 要幾年可以五倍? 牛市大盤還會繼續嗎?
AMD已經委託台積電進行代工,但到產能開出來到上市再到反映到營收跟股價上,
大概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尤其先上市的是Data center跟Server用的產品,
反應時間會更長。也就是這段時間股價會在目前的$20上下震盪。
至於大盤,較為悲觀。
美國聯準會正在連續穩定的調升利率,這會將資金從股市抽出,轉往債市。
而美中貿易戰也會對AMD成長造成影響。
AMD過去的成長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新興市場,也就是中國市場,
衰退的話就只能跟Intel進行零和賽局,也就是成長的部分全是從Intel身上割下來。
若是大盤向下修正,AMD股價的成長空間大概會砍半。
: c.籌碼面:無
: d.消息面:無
: 3. 其他理由:
: 4. 停損價格: USD 0.5 基本上不太可能就是.... 兩年後再來看這篇文
1.$15~20應可以進場
2.若Ryzen2上市後單核同頻效能仍未超越Intel,建議立刻全數出脫,不過這不太可能。
3.不要期待GPU的部分有太亮眼表現可以影響股價。
在CPU部門有穩定獲利足以支持顯示部門研發前,對Nvidia的市佔最高只會維持目前這個比例上下幾趴。
4.承第三點,因此本益比其實應該較接近Intel而不是Nvidia。
而目前不管怎麼說都是太高了。
5.三年約2.5~5倍,視大盤跟新CPU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