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yc8yyoa3
2.原文內容:
美對陸企再出手 管制14項敏感科技出口
2018-11-20 01:10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19日公布一個針對關鍵新興和基
礎科技及其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架構,包括生物科技、臉部辨識
、人工智慧(AI)等14項新興科技均在出口管制審查清單之列,
預料中國將首當其衝。
BIS並從即日起開始對這些科技的出口管制審查徵詢公眾意見,
期間為30天至12月19日為止。 儘管BIS未點名特定國家,但以目
前的出口現狀與美中之間日漸升溫的貿易衝突,中國所受影響可
能最大。
台廠在這14項新興科技均有涉獵,在美國祭出出口管制之後,對
台廠有轉單效應、或受到衝擊,尚待觀察。
BIS依據出口管理條例(EAR)管制軍民兩用與不太敏感的軍用品
的出口,包括商業控制清單(CCL)在內,主要針對涉及國家安
全與高科技領域的出口。
商務部考慮的出口管制審查涵蓋14領域,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
慧和機器學習科技、定位、導航和定時相關科技、微處理器科技
、先進運算科技、資料分析科技、量子資訊與感應科技、物流科
技、機器人、腦機介面、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先進材料,及先
進監控技術等。
對科技出口的管制是保護敏感美國科技的重要一環,因此,許多
敏感科技都列在CCL上,而這些技術通常與美國隸屬的多邊出口
管制機制相吻合 。然而,某些技術可能尚未列入CCL或受多邊機
制管制,因為這些技術是新興科技。因此,商務部迄今尚未對這
些科技進行國家安全影響的評估。商務部認為,有必要評估這些
科技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從而找出哪些科技對國安有重大影響,
例如可能用於傳統武器、情報蒐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是恐
怖分子的應用,甚或可以提供美國在軍事質量方面或情報蒐集的
優勢。
這些新興或基礎科技一經確認,就能根據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授權
商務部對該項科技的出口、再出口或轉讓(國內)建立管制,包
括臨時控管在內。
3.心得/評論:
台廠在這14項新興科技均有涉獵,
是否又將成中國突破限令的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