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農林女董座大數據種茶 幫樹打點滴 要把

作者: EZ5566 (料理是帶給人們幸福的)   2019-02-03 11:05:13
1.原文連結:
https://goo.gl/NqXtLX
2.原文內容:
農林女董座大數據種茶 幫樹打點滴 要把手搖茶紅利留在台灣
【文●呂晏慈】
屏東內埔,占地717公頃、相當近千座足球場面積的老埤農場,一群工人正拉著黑色塑膠
管,鋪設在剛移植的茶樹新苗旁,不一會兒,管線的微細滴孔流出涓涓水源,如打點滴般
,精準的滴灌在每株茶樹的根部。
2015年,上市公司台灣農林以近40億元,標下台鳳位在屏東的這處農場,將原本種植鳳梨
的田地改闢為茶園,預估2023年,將可年產3千噸茶葉,約是全台茶葉進口量10分之1,不
但是全台最大單一面積茶園,如今更正進行一場台灣茶產業前所未見的智慧化實驗。
越南搶市,台灣茶沒落
農林失最大茶商光環,改賣地求生
「我們是第一個將以色列這套滴灌系統,運用在種茶的業者。」農林茶葉處處長鄧志民指
著茶樹旁的黑色塑膠管說,光是導入智慧化與機械化,就又投入20億元設備經費。
購地成本加上智慧化設備共60億元,但農林資本額不過約79億元,這筆投資,是13年前接
任董座的林金燕一場豪賭,也是茶產業轉型不得不然的選擇。
創立於1899年的農林,是百年製茶廠,半世紀前,曾是台灣最大的茶葉生產商及出口商,
但後來受到越南等茶產區低價競爭,失去出口競爭力,逐漸轉型為土地開發商,主要靠出
售土地及收租獲利。
13年前,林金燕接任董事長時,農林公司僅剩2公頃茶園,負債比高達58.3%。她回憶,
當時農林處於低谷,當務之急是調整體質,賣掉閒置土地、並讓廢耕茶園復耕。
2014年,茶園面積雖陸續增加到83公頃,但產能仍有限,眼見罐裝茶、手搖茶等商用茶葉
的內需市場持續成長,台灣每年茶葉需求缺口高達3萬公噸,得仰賴進口茶,「所以,當
我聽到老埤農場要賣,簡直喜出望外,」林金燕說。
不過,當她在董事會上提出這個構想,反彈聲浪四起:屏東那麼熱,能保證種出好的茶葉
品質嗎?打商用茶市場,比得上越南、斯里蘭卡的低價茶葉嗎?缺工那麼嚴重,上哪兒找
這麼多採茶工人?
女董座用新科技復耕茶園
拿數據證明,缺工、品質不是難題
這些問題,基層出身的林金燕當然清楚。召開董事會之前,她已先調查農場地質條件,不
管是酸鹼值落在PH4,5到PH5.1之間、有機質含量約3.5%,或排水狀況,都符合栽種茶樹
條件。缺工問題,則決定導入智慧農業,並在苗栗、桃園等地的農林茶區,進行滴灌技術
種茶的小規模實驗,且成本具備和進口茶葉一拚的競爭力,有其可行性,董事會才放行這
宗投資案。
截至2018年底,農林已在老埤農場內可供栽種的470公頃面積內,種植超過300公頃的茶樹
,預計2019年底將完成全區栽種。
鄧志民指出,傳統種茶仰賴高度密集勞力,這是為什麼全球主要茶葉產區,都在越南、斯
里蘭卡等低工資國家,缺工成為台灣茶園經營最大隱憂,因此,若想把茶產業留在台灣,
朝機械化與智慧化轉型,是一定得走的路。
大數據除蟲害、機械種茶苗
全球首個茶園滴灌系統,省一半肥料
在機械化方面,有別傳統茶園,受限栽種面積小或地勢高低落差大,須靠人工巡田、採茶
,老埤農場導入大型農機。以將茶苗種到土裡的移植作業為例,過去八人一組,一天最多
栽種2千4百株茶苗;現在改用移植機,同樣8名人力,種植株數可增加10倍。
智慧化則是運用在茶園的田間管理,與全球最大自動化滴灌設備公司以色列Netafim聯手
,導入智慧化解決方案,透過每公頃布建的1萬4千個滴孔,除注入茶苗所需液肥與水源,
更可精準到算出每株茶樹每天需喝多少水,相較過去大面積灌溉,省近70%用水、50%肥
料使用量。
搭配的還有建置6座微型氣象站,監測不同地塊的溫濕度、雨量與風速等大氣資料,一遇
下雨,滴灌裝置便自動停止供水,避免浪費水源。此外,透過土壤感測器,監控土壤濕度
、溫度及電導度(影響植物吸收水分及肥料的參數),系統可自動分析每個地塊最適栽種
條件。
此外,也出動無人機巡田,白天拍攝田間空拍照傳回雲端,供管理者判斷哪塊農田可能出
現病蟲害;到了晚上,再換具噴藥功能的無人機上場除蟲。每個地塊噴藥紀錄,都會匯入
資策會開發的「神農知識管理平台」,以此安排採收時間,確保採收的茶葉不會有農藥殘
留。
田間智慧管理系統
降人力成本,還能客製風味茶
資策會還替農林開發田間派工App,透過手機打卡上工,哪位員工曠職或超時加班、每組
工班各自進行什麼工作都即時回傳。每塊田區生產進度一目瞭然,並和神農知識管理平台
串接,成為田間管理的ERP資源計畫系統。
華剛茶葉執行長杜蒼林認為,製茶成本六成是人工費用,農林靠智慧化管理降低人工費用
,加上大規模栽種,確實具成本優勢;至於屏東平地雖氣溫較高,但只要不是烏龍茶系列
,選擇種植大葉種的茶葉品種,品質亦能滿足商用茶之需,若順利量產,在鄰近產茶國家
還沒追上智慧化轉型前,頗具市場競爭力。
目前,老埤農場陸續收成阿薩姆(台茶8號)、金萱(台茶12號)、紅玉(台茶18號)及
四季春等,共7種茶葉品種,打進連鎖茶飲店CoCo都可的供應鏈。
不只產茶,製茶、賣茶,智慧農業也能幫上忙。
有別於其他農作物,茶葉採摘之後,還要經發酵、拼配等製茶過程,才能展現風味,但每
批茶葉生長條件不同,商用茶卻須一致性風味,過去是靠老師傅逐批把關,未來則可交由
大數據代勞。
鄧志民說,2年後老埤農場內的製茶廠建好後,搭配田間大數據,農林將有能力進一步做
到,把不同品種、不同產季採收的茶葉,透過儀器分析其風味形成的參數,建置數據庫,
做為拼配調茶依據。一來,可以提供商用茶客戶,客製化且品質穩定的茶業供應;另一方
面,透過大數據整合產銷兩端,更能滿足需求快速變化的手搖茶品牌客戶。
茶業改良場課長蔡憲宗認為,農林能否如預期,8年內讓這筆投資回本,變數仍多,特別
是製茶流程的數據管理,因為台灣目前沒人做過,仍須付出一定的學習成本,但這座智慧
化茶園,確實有機會帶來台灣茶產業的革命性創新。
3.心得/評論:
種茶前面幾年都沒啥採收,
看過幾年看能不能反映在營收吧.
話說大亞那三層樓有租出去了嗎?
作者: xxgod (I like cycling)   2019-02-03 11:29:00
無言了
作者: samgreco (花壇阿炮)   2019-02-03 11:52:00
農林的茶葉售價很有競爭力
作者: swort (瘸~宅~)   2019-02-03 13:17:00
敢做敢賭還是推一下
作者: Altair ( )   2019-02-03 13:38:00
看起來猛猛的
作者: chaoliu (眼睛快闔上)   2019-02-03 13:43:00
如果把農業拿到美國去代工生產 那算代工 還是技術外流農業有可能做到 設計 品牌 研發在台灣 代工在外國嗎?
作者: richaad (單槓目標三十下)   2019-02-03 13:50:00
茶色、茶溫?
作者: rtwodtwo (阿災)   2019-02-03 14:02:00
去年虧一屁股...董監改選是今年嗎? 484要搶委託書了
作者: guowei616 (616)   2019-02-03 14:46:00
股本70幾億 一季營收才6千萬 …買幾棟大樓來出租還比較賺
作者: apple123773 (逆水)   2019-02-03 15:34:00
滴灌 之前有人用過 但是都失敗 因為老鼠很愛咬
作者: schula (mabi-weaver)   2019-02-03 15:38:00
作者: cindycincia (挺柱!!)   2019-02-03 16:24:00
滴灌真的很怕鼠輩 弄鋼管又失去意義
作者: sean12345678 (男人)   2019-02-03 17:10:00
還不錯
作者: gilhome (\(  ̄□ ̄)/)   2019-02-03 17:46:00
以為三陽進來會先有租售土地消息說.
作者: kenro   2019-02-03 19:21:00
農林祖產就是土地 其他的就僅供參考而已 有夢才有題材
作者: jerrylin (嘴砲無視)   2019-02-03 21:06:00
他跟天仁的市場差在哪?
作者: stormcrow (Narsil)   2019-02-03 21:54:00
嗯… 差在消費者的錢包?
作者: dk160858 (小孟)   2019-02-03 23:14:00
這篇文章就是釣魚文
作者: qunmie (冬涼夏暖)   2019-02-04 00:18:00
檀香嗎?
作者: shiii (到了獨立的年紀了)   2019-02-04 09:11:00
下町火箭2的劇情耶! 台灣版的
作者: fallinlove15   2019-02-04 09:41:00
這不推不行啊
作者: huangkai (Kai)   2019-02-04 10:25:00
希望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