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jviva (時鼠無奈)
2019-05-13 14:18:28: 推 kusomanfcu : 所以你要告訴我其他國家有apple供應鍊? 05/13 13:44
: → kusomanfcu : 還是三星或成最大贏家? 05/13 13:45
美中之間的進出口貿易, 不僅僅只有apple的哀鳳哀配
比如說, 晶采全台凌巨微端等, 針對原本美國工業電腦需求的面版
台灣接單後, 中國工廠生產面板組裝, 直接從中國出貨到美國
大家查了就知道, 他們毛利低到靠北
別說25%了, 10%他們就皮皮挫了
但對他們在中國的同業來說也是相同的
但晶采他們可以跑回台灣生產, 中國同業不行
所以他們這幾家應該去年初就開始
1. 現有廠房擴增機台, 招聘產線員工
2. 美國客戶訂單全數拉回台灣生產
3. 要求國外業務擴大參展力道 & 擴大搶中國同業的單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現在都是這樣的, 其實不難
只要招聘更多員工 & 有需要時旁邊多租廠房, 總是生的出方法來增加產能
只要美國客戶的訂單能搶到 & 能在台灣生產就好
又像是菱光跟亞泰, 專門接HP等全球印表機事務機的CIS maker
菱光的廠很大但都在中國, 亞泰幾年前就隨著賴以仁媽媽去東南亞設廠
你覺得HP要因為tarriff議價砍單時, 誰受惠誰受害??
回到最大的哀鳳供應鏈
目前大家是把零組件交到鴻海各廠, 由鴻海組裝測試包裝出貨
不管是鴻海還是和碩, 最大的奴工群都在中國, 沒辦法跑, 至少短期兩年跑不動
那Apple就只能操控著恐怖平衡, 一邊砍價一邊含淚吞下大部分的課金拳
小的大的都說完, 再舉個中等例子, 伺服器的英業達好了
大家查新聞就知道她去年起就開始把伺服器組裝移到台灣, 還買了記得是中環的廠房??
差不多是這樣
建議大家現在多做功課研究產業, 現在是資金重分配的好時機
原則就是
1. 美國市場需求仍在, 但盡量別跟中國maker買, 因為要避開課金拳
2. 絕大多數零組件都不具備不可取代性
3. 誰在中國的工廠多? 誰在台灣/東南亞的廠房多?
4. 轉單效益, 在中國的同業訂單要掉了, 該客戶肯定急著找替代的
5. 避開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