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假設是一個大桶
先分配給 支出
支出包含 薪資 進料 廠房營運等
然後才是股東
如果你要拉高工資,看股東(或金主)們怎想,要減少乾股收益還是廠房營運用更省的方
式、冷氣調高一度或改用一點都不太舒適的水簾降溫,還有前陣子LED光源大降價替換、
找更便宜的料,檢查採購帳目(找文具用量方面<=小員工貪小便宜的超級多),員工餐改
用更便宜的料 之類的可以降成本的地方其實超級多,不過電子大哥兒們一直都不屑做XD(
省零點幾趴沒多少錢)
如果沒啥能動的就是要扣除股東收益
股東不爽收益低,不如去放在較高收益Rar的其他投資上。就是資金抽出,要求結帳。
現金高資產高的還可以承受,大不了周圍偏一點用不到的地出租或賣人給別人做生意。
在工資和匯率平穩之前近期出來創業的根本是找死,不如錢進其他投資先放假。
(除非乾爸是立委、地方大老,要怎麼通過各種法律和規則都有人手把手帶你)
羊毛出在羊身上,利潤都被老美佔大頭,在ptt上一堆老覺青講十幾年的品牌和轉型結果
都死光光,反而代工越做越好。笑鼠人。
我川我英就是照妖鏡XD。
台灣最近一堆新法是給誰用,局鋪了多久XD
之前說的回台投資? 如果這坡下去 台幣沒跌 根本都只是回來放著(有些地在之前早就
買好了)
前面有人講美國漲基本工資啥的。
美國是進口國<<<
漲基本工資然後可以買更多出口國的東西,然後繼續漲買更多的循環。
被美國爸爸壓榨還不習慣嗎QQ
欠的債一多就說 貿易逆差是出口國的錯。
你賣給他的毛一毛二,然後他硬塞給你買的利潤十幾倍。
※ 引述《shiii (到了獨立的年紀了)》之銘言:
: 抱歉,原文恕刪
: 小弟因緣際會下,最近常常跟海邊的一些偏向傳統產業工業區的廠商交流
: 在此就所觀察到的現象,跟板上先進討論,請大家多多指教
: 首先,廠商怕不怕基本工資調漲??
: 超級怕,因為偏傳統的產業的利潤就是那樣,成本不容易轉嫁的
: 所以面對基本工資的調漲,有規模一點的廠商的對應就是導入更多的自動化
: 小規模的廠商就是業務的縮減,反正工業區的土地也漲了一大波
: 真的缺錢就把廠房賣掉,賺更多
: 至於請外勞的部分,其實聘請外勞同時還需要繳交一筆本勞的安定基金
: 所以其實聘用外勞絕對沒有比較省錢
: 那為什麼還要聘外勞呢,因為就是招不到穩定的本勞!!
: 本勞的起薪已經比外勞多10-20趴了,還是請不到"穩定"的本勞
: 出一張嘴的工作都不會缺人的,真的要出力的工作就是沒有人要做
: 所以,經濟的問題就是回歸到經濟,在商言商
: 只要廠商還有賺錢(老闆買名車豪宅不算,因為都是掛在公司的營業支出)
: 廠商就會繼續撐在那邊,等工資調到沒有利潤(因為只有外勞要做)
: 公司就收起來,租廠房賣土地就好,或是轉型為貿易商,不要生產就不需要請那麼多人
了
: 所以回到基本工資的調漲問題,對製造業而言,就是加速自動化,無人化的規模而已
: 所以立法的美意真的不一定可以實際外溢到勞工身上
: 以上是個人的觀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