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工業有規模化、有全球能力
但服務業沒有,非常原始
沒有出口能力,甚至連統一國內的能力都沒有,大部分都細碎分割
這是全球少見的工業-服務業極端落差國家
例如香港、新加坡的服務業是可以外銷規模化,戰力很強的
日本的服務業國內市場廣大,成規模也成氣候
韓國的國內市場較日本小,但通常市場穩定被幾家寡占,有充足利潤
同時具有更強的海外投射能力
所以就算同是外銷國家的四小龍,也沒有像台灣這麼誇張
所以,在台灣,有全球規模化能力的製造業在全球戰場裡印鈔
這極度拉高了台灣的名目GDP
但國內的服務業又弱又小又原始,很廢,處在低薪低品質低產出的低級循環裡
創造不出價值
所以,工業的高收入,使用著服務業的低物價,因此暴增了台灣的PPP
只有這個解釋才合理
有很多坊間的解釋:匯率、房價等等,都沒有說明到核心問題所在
※ 引述《kqqdigdeep (挖深)》之銘言:
: 小弟剛看到2019的最新數字
: 台灣2019人均GDP25909美金
: 人均PPP高達55078美金
: 舉個對照組荷蘭
: 人均GDP是52367
: 人均PPP是56383
: 台灣的GDP跟PPP到底為什麼可以差那麼多?
: 難道就單純是因為物價太便宜嗎?
: 還有其他原因嗎?
: 所以算進物價的話台灣人其實過的跟歐美先進國家差不多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