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OXkgbA
2.原文內容:
電動車投資潮再起?微軟牽手新創Cruise,Rivian逾700億資金到位,特斯拉也沒閒著!
2021.01.20 by 陳建鈞
邁入2021年後,電動車領域可說是炙手可熱,隨著特斯拉股價不斷飆高,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被推上世界首富寶座,近來也陸續傳出電動車新創與巨頭合作、或是募得大
筆投資的消息。
微軟本週宣佈與通用汽車旗下電動自駕車新創Cruise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要共同加速推
動電動自駕車上路。通用汽車2016年已外傳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將這間自駕車新創納入
麾下。
而藉由這次的合作,微軟與本田汽車、通用汽車及其餘投資者,共同參與總計超過20億美
元(約新台幣560億元)的Cruise新一輪募資,促使這間獨角獸的估值上看300億美元,比
肩Alphabet旗下的Waymo,通用汽車也因為這起合作股價上漲近10%。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數位技術的日新月異,正在重新
定義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每個層面,也包括人員及貨物的移動。作為通用汽車與Cruise的首
選雲端夥伴,我們將利用Azure之力協助他們規模化,使自動駕駛躍上主流舞台。」
Cruise將使用Azure作為自駕技術商業化的雲端平台,其執行長丹.安曼(Dan Ammann)
表示,微軟是科技普及上的標竿,將成為他們實現電動自駕共享車隊商業化的重要助力。
通用汽車也重申未來5年內將投資270億美元於電動車及自駕技術,並於2025年底前推出30
款電動車的願景。稍早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上,通用汽車才為全面轉向電動車睽違50
年大改Logo,表明轉型決心。
除了Cruise獲得微軟的合作與資金,被視為「特斯拉殺手」,獲亞馬遜、福特青睞的電動
車新創Rivian,同樣傳出募得一筆26.5億美元(約新台幣720億元)投資,由投資管理公
司普信集團(T. Rowe Price)領投,使估值上看276億美元。
2021年是這間新創的關鍵時期,按照原先排定的時程,Rivian將分別於今年6月、8月開始
R1T及R1S兩款電動車的交車計畫。亞馬遜也向Rivian訂購多達10萬輛電動貨車,預計今年
下半年將有第一批交貨,並在2024年全數交車。
Rivian創辦人斯卡林表示,投資者的支持與信賴,讓他們得以專注在交車期限及未來發展
上。
Rivian執行長羅伯特.斯卡林(Robert J. Scaringe)表示,為了如期推出R1T、R1S及亞
馬遜貨車,今年可說非常關鍵,「投資者的支持與信賴讓我們得以專注在即將到來的交車
期限上,並為迎來下一階段的成長拓展業務。」
在Rivian的藍圖中,他們計畫2021年將交付2萬輛電動車,未來打算針對歐洲及中國市場
,推出較小型的新車款。斯卡林曾預告,2024年將有3種新車款登場,其中將包含類似特
斯拉Model 3的親民款式。
Rivian於伊利諾州買下的三菱廠房正在進行翻修,正持續展開R1T電動皮卡車的試產作業
。Rivian已為該廠房投入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最終這座工廠可創造25萬年產量。
在這些電動車新銳動作頻頻之餘,特斯拉近期也傳出進軍印度市場的風聲,馬斯克更在推
特上親口證實。
印度是亞洲第二大經濟體,僅居中國與日本之後。雖然普遍看法認為,印度絕大多數國民
相對貧窮,似乎與高價位的特斯拉電動車不是那麼契合,但只要能從13億人口中獲得一小
部份客戶,就是極為龐大的回報。
目前印度約有8,500萬人口有能力購買特斯拉電動車。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估計,印度
豪華汽車市場將以15%的速度成長,在未來5至7年內規模翻倍。
《彭博社》評論,為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印度從2019年8月起,將消費稅從12%調降為5%
,大大低於油車的28%稅率,這對於特斯拉來說無疑是個發展機會。
但若與中國──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廠所在地相比,印度於充電裝置上的投資遠遠不及。據
統計,全球約60%的充電站都位於中國,總數超過50萬;相對地,印度去年7月公佈的資料
顯示,全國僅安裝927個充電站,前陣子才傳出可能將宣佈增設6.9萬座充電站。
另外,即使印度政府同樣提供電動車補助津貼,該補貼卻只支援價格在150萬盧比(約2.5
萬美元)以下的電動車,特斯拉目前的產品都超出該價位許多。
且由於印度政府奉行「印度製造」,對非本國設廠製造的產品課以重稅,特斯拉必須於當
地設廠,才有打入市場的機會,恐怕短時間內無緣咬下這塊大餅。
3.心得/評論:
1.
微軟也投入電動車產業了,
重點是大家敢坐微軟的自駕車嗎?
以後車子需要定期windows update?
以後車子需要上防毒軟體嗎?
會越開越慢嗎?
雖然特斯拉也動不動透過fota來更新系統,
但微軟的軟體品質真的....
更新:
微軟只提供雲端服務,
鄉民們可以提供微軟雲端跟亞馬遜雲端的使用感受,
我都沒有用過沒辦法評估優劣...
2.
進軍印度是基於印度對新能源車的戰略考量,
一種類似中國邀請特斯拉去上海設廠的概念,
文茜的世界周報中有分析過相關的資料,
https://youtu.be/NU_icJ4bL3E?t=4112
估計在印度設廠也是初期會銷售,
最終會落地在印度生產...
相形之下,台灣的新能源車產業還真是落後...
3.最近陸續有國內廠商宣布要組隊前往美國德州設廠,
這驗證過去所提到的"供應鏈在地化的目標",
相關新聞請參考:
https://reurl.cc/0DxbjY
不是等地被踢掉供應鏈,
就是被迫就近在特斯拉的giga工廠附近設零組件廠。
特斯拉10-Q文件截圖(google翻譯):
https://imgur.com/zXUxM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