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cD89 (MacD89)
2021-03-09 01:12:39※ 引述《andrew0041 ()》之銘言:
: ※ 引述《tomtowin (highhand)》之銘言:
: : 兩者比較.
: : 不買T電動車, 選擇一堆
: : 不用TSM , 省電低溫高階製程, 請問還有誰可以打
: : 自動駕駛要到達L4還很久, 何況很多公司要做.
: : 電動車對岸廠商一堆,未來價格一定很精彩
: : TSM價值在於不是有錢想做,就可以做的. 對岸早就砸錢做了
: : 翻開財報TSM毛利率不斷攀升. 最近美元好像開始升值. 後天又要公布月營收.
: : 開心的財報!
: : 毛票皇 預言準確率超高的. 每篇都值得好好讀
: 雖然確實有賭運
: 但潛在市場夠大
: 還是值得賭罷了
: 保險市場
: 如果保費一萬 ai事故率人類2成 保費改收8000 幾千億市場
: 訂閱自駕
: 幾千億到上兆市場
: 自動計程車
: 吃到幾千億到上兆市場
: 平台稅
: 吃到千億市場
: 這些什麼時候達到
: 什麼時候蘋果股價
: 而且十年後隨基礎設施完善
: 電動車成長會更快
自駕技術的瓶頸能不能突破 車版已經有很多次討論了 也有業界大神的看法
我想股版大家關心更多的是買TSLA能不能賺錢 自駕的市場真如本文說的那麼大?
推文有說質疑自駕不會成功的人是沒看懂
不是沒看懂 只是觀點不同 先不管法規和LV5電腦認知瓶頸有沒有辦法突破
以使用者的需求角度來看
即使自駕很好很強大 lv5明天就實現了
但假設沒自駕70萬一台 有lv4/lv5自駕90萬一台
一週可能開不到1~2次的情況下 使用者會不會想多花這10~20萬?
或每月付高額訂閱軟體租金?
一週只有在週末才有用車需求的案例
在很多人口密集大眾運輸捷運發達的歐亞先進都市是很正常的
而且為數不少
這些人或許也會買車以備不時之需
但若把這些人也算成會花錢訂閱自駕的客群就太樂觀了
而且也忘了考慮把駕駛當成樂趣的人(週末才看到法拉利車隊出遊 這些人出門可不是
為了坐在車上滑手機看電腦開車)
另外我有疑問的是現在的uber/lyft跟共享自駕除了司機一個是靈長類一個是積體電路
其他到底有什麼不同?
共享自駕所說的美好願景 不用找停車位 你在上班的時候 車子可以服務其他人等等
uber/lyft早就能做到了 但是uber/lyft市值並沒有像tsla快速飆漲
看起來使用率也不是那麼高還是一堆人想擁有私家車自己當司機...
而且前一陣子好像有uber把robotaxi業務丟給別人只持股26%的新聞
看起來它自己也覺得風險很大 能在短期內超越靈長類的機會很小
話說回來 不管哪家的自駕車成功了 C.C.Wei一直在講的sillicon content也會更多
所以選soxx是比tsla風險低的不敗選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