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因為工作的關係,對減碳政策略有研究,
先前靠股版資訊賺了幾個便當錢,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一下。
先說結論一:碳交易權制度,目的是汰弱留強,因此不見得整個航運產業都會受惠。
碳權制度,如文中所說,是要逐年減少各企業的碳排量。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減排超出預期,多出來的量可以拿去賣給別人。
這就給企業製造更多誘因:你遲早得減排,為何不現在就減排,越早減越賺。
於是,企業會盡快在兩種應對策略中擇一:要嘛早點退出市場,要嘛早點投資減排技術。
於是早布局、資本大的企業,有望提高市占率,因此導致了汰弱留強。
經過多次測試,這類政策已被證實有效,它會迫使市場只留下有減排技術的企業。
接著是結論二:與其說航運業是利多,不如說節能儲能業是利多。
願意投資減排的航運會有利,但長期來看,節能儲能需求更會大漲,
畢竟它可以用在許多行業上。
事實上,美國股市已經開始有所反應。我上個月建倉的ENPH,如今是+96%,
其他五六支綠能股也有10-20%不等,運氣不錯,完全沒有賠的。
當然我知道一定有股海前輩要說,
台灣綠能股太多死魚(譬如最近剛虧損減資的聯合往生),
但我個人是看好,在歐盟大力推動(2050前零排碳,全面電動車化)、
台灣逐步跟進(2030前綠能25%)的大趨勢下,綠能必然會出現飆股。
但小弟眼界狹、研究不多,不敢說是哪支,也不敢說是何時,
只能集結PTT法人智慧一起找出來啦!
此外,其實蔡政府去年就委託英國研究(認真的那種),評估台灣應該徵碳稅,
但應該是因為遇到疫情,一直沒有被提上檯面來講。
畢竟你一徵碳稅,物價絕對會上漲。
這個影響層面又更廣一些,不知誰受益誰受害,
只能說超前部屬的應該會利多(譬如中鋼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