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說,有空A我最近的文就知道
看到這幾天看到很多人拿今年長榮2次回檔修正來推估長榮未來的保底價
會在140以上,就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謬論,請看下列數據:
第一次修正期間(1月從46.2殺到30塊):
第一次高點的前後五日平均交易量為56萬張,均價為41塊,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30億
接著,在股價從30塊低點重新回到前高46.2塊(3/23)期間:
平均每日成交量為降到27萬張,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降到100億左右
意味著這段期間法人或大戶只需要前波高點的一半資金就能慢慢吃貨
第二次修正期間(5月從100殺到63.1塊):
第二次高點的前後五日平均交易量為53萬張,均價為82.4塊,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436億
接著,在股價從63.1塊低點重新回到前高100塊(5/31)期間:
平均每日成交量為59萬張,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482億左右
這段期間的主力是外資+大戶在吃貨(有些外資是邊吃邊倒)
接下來第三次修正(7月從233殺到116.5塊):
在6月進第一次處置前5天到7/6天高價233期間,扣除掉進處置,平均每日交易量約60萬張
均價為166塊,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約為1000億
假設以長榮出20分盤後的下跌波段算起,平均交易量為59萬張,金額約850億
這意謂法人或大戶如果想再吃貨拉抬一段波段:
- 對比1月那次修正波段,需付出8.5倍成本
- 對比5月那次修正波段,需付出2倍成本
就我上篇文章有說過,1月是投信跟大戶在吃貨,5月實質上只有大戶跟外資吃了前段
的貨,後面都是散戶在買了
你說,如果你是外資、投信或是大戶,你還會想花那麼高的成本再吃一段區間的貨
來建立下個波段嗎? 肯定不會,因為在沒有更好的利多題材下,股價每回彈一小段
就準備迎接每個階段套牢的散戶倒貨,搞不好從140,160,180都有一群散戶待解套
更不用說那群量在200以上還在幻想有人要來救他們的無敵韭
所以,真的不用在說什麼利多了,航運第三季是旺季、全年35塊EPS,零售商庫存低
塞港,FBX這些都是已知且早已讓人麻痺的無效利多,大家都是只在等誰是最後一隻
老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