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針對通貨膨脹看法分享

作者: cyl6605 (cyl6605)   2021-11-22 19:31:20
所謂的通貨膨脹 (Inflation),是指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以相當的幅度上升。然而這裡有三個關鍵:「期間」、「持續」及「幅度」,需要探討,其中這邊看的物價水準,一般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作為觀察指標。
一般來說,央行通常把理想通膨目標設定在 2%,這是根據經濟學的菲力浦曲線 (Phillips Curve) 所得到。此曲線說明通膨率與失業率之間的抵換關係,當經濟成長時帶來一定的通貨膨脹,卻也同時帶來就業機會,因此 2% 為央行所認為的市場甜蜜點。
然而要達成通貨膨脹,國際貨幣基金 (IMF) 認為至少要連續兩季 (六個月) 通膨都超過 2% 以上才算是真的通膨。至於惡性通貨膨脹,定義上又更嚴格,每月 50% 以上的通膨率,且本國貨幣失去公信力與價值,通常要發生惡性通膨,可能要等到發生類似戰爭這麼重大的事件才有可能,而最近的案例可以參考委內瑞拉。
或許很多人會批評說這只是經濟學者的數據遊戲,事實上物價上漲了就回不去了,短期現象只是數字變化而已。
嗯,不否認物價上漲了就很難調降回去,畢竟物價具有僵固性 (Sticky Price) 使得易漲難跌,短期內民眾感受得到實質薪資似乎縮水了,這也是新興凱因斯學派 (New Keynesian School) 的主張,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影響仍為有效。
只是如果我們要降低非理性的物價上漲,還是得先判斷到底這個通貨膨脹速度是否異常,換句話說就是評估通膨率會持續超過目標值多久,又驅動通膨上漲的動力源是什麼?從 BofA 的資料來看,全球今年的 CPI 漲幅主要受到能源所驅動。
物價的上漲主要來自於能源與食物類別 (尤其蔬菜水果),所以央行才會跟大家說要去看扣除能源及變動項目較大的核心 CPI 會比較準。喔,我知道寫到這你還是會說物價還是上漲啊!對的,因為我只說明了為何這物價上漲可能只是短期的原因,實際上油價的確也在下降了,這代表 CPI 可能也要跟著下調了。(另外,這幾個月高通膨的原因也是因為去年基期較低影響,還有物流堵塞、運費調漲等原因,要一併考慮進去。)
所以物價還是上漲了啊!
嘿對的,你說的沒錯,物價終究還是上漲了,企業跟商家根本不太會因為能源或原物料價格下跌。這也是我前面說的物價上升後就難以調回去,另方面薪資反應則會較晚發生,經濟學家稱呼這為名目薪資僵固性。事實上,當生產成本下降後,企業毛利因此提升,正常 (有良心) 的企業會把一定的營收比例作為員工薪酬,也就是常聽到的人事費用率。這個比例因產業而有差異,在觀察你的公司是否發放合理前,可以參考貴司在各項的支出比例及最終的利潤率是否常年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且與同產業相比是高或低。
換句話說,其實台灣的名目薪資成長率是逐年再升高,然而有些時候實質薪資成長率在衰退,所以民眾就會感覺好像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成長。會有這現象,我直接引述一些研究報告,簡單來說就是產業的轉型問題,導致企業附加價值不斷下滑,有時候真的不是慣老闆問題,是台灣太多中小公司不賺錢或僅能苟延殘喘。另個問題是勞動供需失衡,高階人才短缺,中低階人才供給過剩。這個我就不評論,你各位想一想是否愈來愈多高薪工作都需要有一種以上的專業技能,甚至需要的技能在學校學不到,所以勞動市場供需失衡現象而導致薪資兩極化愈來愈明顯。
問題本質仍在產業及人力發展不均
總結一下,大家容易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搞混,甚至覺得好像薪資跟不上物價變化。客觀來說這兩件事情是不一樣的,只是說產業問題或公司營運能力,導致許多產業/公司的薪資漲幅實在有限,所以會感受到你的購買力似乎下降了不少。另外從主計處的資料,的確也可以發現這些統計就是一個平均的結果,永遠都有不平均的現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