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acity ()》之銘言:
: 最近新聞報導美國CPI、PCE公布的數據稍高於預期,
: 搭配最近漲多回檔,沒投票權的鷹派紛紛出場喊價,
: 所以版上又開始出現大量空頭言論,
: 有自己的多空論點和投資邏輯,看多看空皆可,
: 我也來分享一下小韭的看法。
: 2021-2022的高通膨起源,從各方面資料來看主要三個
: 1.烏俄戰爭
: 2.新冠疫情
: 3.美中爭霸
: 1.烏俄戰爭,經過一年,現在已經走到要掀底牌的地步了
: 對大宗原物料的影響也越來越不顯著,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
: 2.新冠疫情,導致生產的停頓與運輸的中止,帶動物價的上漲,
: 這部分是當初FED主要的觀點,
: 疫情已經幾乎解封,
: 換句話說,且現在這個時刻,美國史上最佳的就業勞動力,
: 應可進一步幫助通膨的降溫,而不是大家擔心的薪資螺旋
: 3.美中爭霸,造成的是友岸生產、供應鏈分散,
: 過去10年,中國生產力崛起,真的是全球化、低通膨的功臣,
: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但霸權爭奪既然已經走到這地步,供應鏈成本的上升已是勢在必行。
: 綜合以上,二多一空,
: 再搭配美國強勁的就業人口與消費動能,
: 中國現在也重新回歸救經濟的主軸,
: 日本繼續寬鬆,歐洲也重返榮景 (歐洲PMI上升至52.3)
: 再搭配近日最熱門的議題: open AI,
: 已經帶動很多股票創2020年以來的新高點,
: 當AI的投資潮再次動帶鉅額投資生產力崛起時,看前幾天NV對AI的吹捧
: 等到AI與自動化的結合能夠夠進一步商轉時,
: 人類的生產力將又往前邁進一大步,
: 因此以長線3-5年的角度,
: 現在對我小韭來說,仍是值得投資的時刻,尤其當市場有較大回檔修正時,
: 侷限在現在的通膨數據略高於預期,
: 我覺得是蠻可惜的,分享一點看法。
講那麼多,其實通膨就是錢印太多,
其餘的因素雖然也有影響,但根源還是錢。
如果單純是你列表的原因,根本不需要QT。
https://i.imgur.com/KydMtlH.jpg
從上圖不難看出疫情期間到底印多少錢。
此外美國就業是結構性的問題,
就業力最強的時刻,失業率卻最低。
代表市場很缺人力資源,
再配合物價上漲趨勢若未被壓抑。
下一步就會是薪資與物價的螺旋競逐。
現在其實應該被正視的問題是,
我們都知道低利環境有助於經濟成長,
在快速調升利率之後,隨時間流逝,
利率造成的壓力會逐步顯現。
我們其實正要面對利率調升後最後一段路:
與衰退的直球對決。
去年都是在「預期」
今年就是看衰退的實際情況。
現在市場熱絡一樣還是因為錢還是很多。
美國QT的太慢,中日的放水。
都是目前市場不斷出現迷因股的原因。
不幸的是,資本市場越熱,通膨黏度越高。
越是這種時候越應該要清醒。
我認為接下來要做的是資金謹慎調控,
等待好的價值股在對的時間進行長期配置。
有關推文大家一起討論的通膨其他因素。
我想用簡單的供需機制去思考。
以下觀點都是用全球的角度去思考。
目前各國經濟還是相當全球化。
若是全球供需總數是平衡的,
在交通運輸沒中斷下,即使採取脫鉤。
供應鏈最終還是會重回軌道,
只是供需雙方組合會有所變動,
其中需要的代價就是時間與運輸成本上升。
也就是說,只要把地球看成一個整體。
其實供應鏈的影響只是一時的。
貨幣與財貨間的關係也是一種供需。
貨幣濫發則財貨價格上升
貨幣短缺則財貨價格下滑
如果上述狀態是長期的,就是通膨與通縮。
而近兩年我們看到的事實是,
全球供需是受到運輸與戰爭影響,
但已經逐步調節。
但貨幣卻明顯可以看到各國都在印鈔。
如果QE沒有代價,誰想QT和升息?
至於日本為啥放水起不來?
可以去參考央行在99年的討論。
https://i.imgur.com/902jYue.jpg
如果寬鬆與通膨無關,那土耳其是在?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分享,
歡迎一起做正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