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劃錯重點,
先不論這篇論文的可行性與實用性,
你真的劃錯重點了
算力重要嗎?
重要但是不是影響販售/採購晶片的主因,
這個年代是用軟體思考的年代,
有兩個軟體方面的主因是AI晶片的關鍵:
1. LLM
2. API/framework: CUDA, OpenCL, tensorflow, pytorch
很多人嗆我說廢話,
但是很多人卻是連廢話都不懂,
LLM 全名叫做 "Large" language model,
都已經叫做Large 了,
還放在最前面以表示重要性,
所以能夠處理"Large" 模型的能力 遠比算力重要的多,
這篇文章有圖形解釋cpu vs gpu vs tpu的差別,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
cpu-vs-gpu-tpu-unveiling-powerhouse-trio-computing-abhineet-raj/
所以拿這三者來比較算力是很蠢的事情,
這三者的算力彼此之間個差了十倍到百倍的差距,
比方說我有一大串數字/資料要做運算,
cpu 必須每個數字/資料做運算之後相加減,
gpu 把數字/資料放進兩個矩陣一次就算完,
tpu 直接把算法設計成硬體邏輯,
數字/資料放進tpu可以直接得到結果,
所以你看出問題了嗎?
當你的資料與模型太大 會塞不進去矩陣 (v-ram),
同樣的道理,
資料與模型太大 會塞不進去tpu裡頭 (v-ram),
現代化的AI 瓶頸已經從算力提升到模型太大,
而這就是NVDA 厲害的地方,
一顆GPU v-ram 不夠塞進資料與模型,
沒關係, NVDA 把GPU 串連起來,
數百萬顆的GPU 串連 v-ram提升數百萬倍,
總可以塞進資料與模型來運算了吧,
請參考"電池串連"原理 就可以了解我在說什麼
TPU 原本把算法設計成硬體邏輯是個優點,
但是在串連運算上面卻成了缺點,
矩陣運算可以串連串起來運算,
邏輯電路要串連 v-ram 運算反而變得非常複雜與難實現,
所以TPU 被綁在自身v-ram 的大小限制上面,
太大的模型與資料無法放進v-ram 就無法運算,
不過還是有解決方法,
這邊就不多說了
所以算力重要嗎?
在LLM 面前 真的不是最主要的考量
2. CUDA 版上吵翻天了,
不需要多說了,
你算力就算能比NVDA快上萬倍,
你也要能夠繞過CUDA 再說,
更何況算力有沒有比較快都很難說
※ 引述《oopFoo (3d)》之銘言:
: 千禧年的網路泡沫,也是先炒作硬體商,Cisco, Sun...,Sun還有"dot in dot-com"的廣告。
: 網路確實是改變世界,但真正大賺的是軟體公司,而且是完全新鮮的軟體公司。
: 這次AI浪潮,應該也是類似。
: N家這次炒作這麼高,是因為真的,Compute是供不應求。每個大公司都怕買不夠,跟不上。
: 但最近一些AI的發展,也許會發現,這些Compute是不需要的。
: Mamba, RetNet, RWKV是從"Attention"的這點來改善。"Attention"是Quadratic Complexity,這是硬體需求的關鍵。現在在找方法從Quadratic改成Linear。
: Mamba我很看好,它的作者之一也是"Flash Attention"的作者。
: 但昨天一篇新的論文,可能是真的翻天覆地的開始。
: https://arxiv.org/abs/2402.17764
: "The Era of 1-bit LLMs: All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e in 1.58 Bit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9535800
: hn的討論。
: 現在討論的共識是,可行,理論基礎很扎實。各路人馬開始指出,從2006年開始的這方面研究,已經找出好多篇證實這方向是可行的。
: 現在的LLM是用fp16(16bits),這方法可1.58bits,(討論說可以縮到0.68bits)
: 然後本來是fp dot product的只要int add。
: 輕鬆10x的效能,新ASIC針對Ternary weight發展可以輕鬆100x的效能改善?
: 如果這篇證實是可行的,AI起跑點重新設置,所有公司的價值都要重新計算。
: 這篇的作者群很有資歷,但很有趣的是,主要是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美國猛力壓制中國的運力運算,造就不太需要Compute的方法的發現,戳破美國AI泡沫,這會是非常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