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yay0909 : Toshiba不久之後就會推出SMR產品了,這是產業趨勢, 07/08 05:59
→ yay0909 : 基本上每間都一樣,HGST目前用氦氣衝碟盤數,不過之 07/08 05:59
→ yay0909 : 後還是會加上SMR 07/08 05:59
: 是沒錯,但感覺在那之後沒多久SSD會跟上來
: 另外SMR不是不行,但第一標示要清楚,宣導要正確
: 第二就是可能會像SSD系統HDD資料一樣
: 以後HDD也要分PMR讀寫SMR儲存= =
well...這個問題很深...
SSD的容量會不會跟上來呢?也許會,但會不會取代HDD呢,
至少在未來的十年之內很難,這是目前業界和市場調查機構的評估,不過也很難說,
SSD的平面技術現在也到達瓶頸了,容量上不太去,(好像有4T但是超貴)
未來的方向是3D堆疊,但是挑戰還很多,現在還不好說,
即使容量追上了,價格也至少會是HDD的5~10倍以上,
也就是說將來就算出了6T/8T/10T的SSD你可能也買不下去,
比較有可能先發生的是低容量的SSD流血殺價,被大陸廠商做成白菜,
但是同時間HDD的廠商成本也在不斷下降,要拼價格的話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HDD廠商目前仗著SSD還上不來,毛利很高賺爽爽,
到時候利潤可能會下修一點。
以HDD來說,未來的方向算是滿明朗的,主要就分為三大產品線:
Mobile, Near-line還有High-end
Mobile就是一般的行動硬碟,目前最高的是S社才剛發表的4T/5D 2.5吋15mm的版本,
還有年初T社發表和前一陣子W社的3T/4D行動碟,
這幾顆大概是最後的PMR硬碟,
從明年2016開始,三大陣營都會往SMR走,下一個節點是單碟1T,
會推出1T/1D 7mm, 3T/3D 9.5mm, 4T/4D 15mm等版本,就清一色全是SMR了。
Near-line是所謂的企業級冷儲存還有一般的3.5吋消費級儲存硬碟,
因為速度不是重點,所以是全力衝刺儲存密度,
照目前的roadmap,H社已經推出10T/7D氦氣硬碟,之後其他廠商可能也會跟進氦氣填充,
3.5吋可能會全面從現在的4-5D push到7-8D,到2017左右可能會出現14T/8D的硬碟,
明年開始,這些高容量硬碟也會全面migrate到SMR,
而大概2017-18左右,更先進的技術TDMR(二維讀取)/HAMR(熱磁輔助)會慢慢導入,
不過一開始成本關係,可能是以企業級為主,消費級可能還要再等等。
最後High-end就是高性能的硬碟,這部分主要也會以企業級為主,
目前最高容量還在1.8T/4D左右,但這應該不是鄉民關心的,
一般消費者要速度快可能去買SSD比較快也比較便宜,
當然企業客戶的考量就比較多了,但這邊不多做討論。
最後再講一下SMR,其實廠商也沒有故意不標示PMR或SMR,
只是對一般使用者而言那不是很重要,使用者體驗才是重點,
簡單來說,SMR因為重複寫入會影響相鄰的磁軌而必須全部重寫,
從而導致寫入速度變慢,這個理論不是使用者關心的,
要怎麼從其他方面提升速度,而達到SMR的儲存密度,又可以和PMR的速度才重要,
畢竟SMR一下子可以提升儲存密度2x%,要提升容量一定是往這走的,
至於要怎麼match PMR的速度呢?前面有大大提過了,
現在SMR是把資料分成band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寫,
這樣修改資料的時候不需要整個碟片重寫,而只要寫幾個bands就好,
這部份的優化其實主要靠演算法,也就是硬碟控制器的部分,
如何有效率的規劃讀寫的區塊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效率變好,減少複寫次數對速度提升很有幫助,
但這部分不是我的專業,就不多說。
總之,對終端使用者來講,最直接的使用者體驗就是硬碟快不快,耐不耐用,穩不穩定,
使用哪種技術達到,並不是很重要,
用SMR技術的硬碟可以輕易的大大提升容量,如果多方努力優化之後,
速度和reliability可以達到跟PMR相當,
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
以後還會不會有現有的PMR,可能還會有,
但可能在high-end那邊比較多,出了你也不想買,
我個人覺得消費級的硬碟最終應該全部都會走向SMR,
畢竟一般的使用速度需求沒那麼大,真的要快直接用SSD更快,
不過肯定的一點是儲存市場會趨向分工更細緻的方向,
不只SSD和HDD根據不同需求選擇,
不同容量 體積 速度 穩定性的HDD還有混和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多元,
消費者就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