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其實不難看,只是沒有我預期的好看。
吐槽的部份主要在文章後半段。
先說一下個人喜好,我偏好隱晦一點的文本,
能用情節或肢體表示及鋪陳的,
卻直接用台詞來表現,這點我心理上(?)無法接受。
所以我很佩服伍迪艾倫的電影裡囉嗦惱人卻點到為止的有趣對白,
而《紐約哈哈哈》在這方面也表現得可圈可點,
對話與情節的比重抓得很好。
《Her》的劇情推動建立在「言語」之上。
片裡的對話場景,
常常是Theodore與不存在身體的Samantha談話,鏡位單調了點無可厚非,
可對白卻過於直白,也不是句句精準,
節奏反而變得有點拖,讓我看得有點不耐。
在辦公室裡同事向女友介紹Theodore文筆很棒、信寫的很好時,
Theodore臨走前說了"Those are theirs." 還說了兩次,
當下我只在心裡吶喊著:說 太 多 了 ! 把潛台詞講出來我真的無法接受!
本片我認為最好的兩個段落,
分別是Theodore與約會對象那場戲,以及代理性交(?)那段,
對話點到為止、情節不落俗套且細膩。
前半段的邏輯與鋪陳還算有條理,得知Theodore與前妻的問題、
也點出雖然Theodore很能理解甚至代替別人表達想法,卻無法好好處理自己的情感,
而Samantha能給他要的一切,只要他需要,
在任何時間、地點,他都可以得到(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慰藉。
我認為剛開始對Theodore來說,Samantha的意識是否真正存在並不是那麼重要,
也許就是面對這樣一個虛擬的存在,才能把那些真實的話語說出口,
而他對Samantha的愛戀就只是在逃避現實而已。
中段可以發現Theodore因為一些事件,在心境上有了轉變卻又回到原點,
像是代理性交(?)事件後,Theodore提了分手結果又釋懷,
甚至確立了Samantha對她的重要性。
或是被前妻質疑你這小孬孬根本就是因為無法應付現實生活中的感情,
才去跟一個OS談戀愛,於是Theodore又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可以發現Theodore很多次開始試圖面對現實,
卻一直被Amy不知所謂的話打回舒適圈裡。
像是第一次Theodore跟Amy出櫃(?)的時候,Amy完全不驚訝,這不合理啊!
也許在那個時空下這種狀況很普遍,所以Amy才會覺得好棒棒,
但這個普遍的狀態不應該是妳幾秒前才用八卦語氣說:
「欸那個誰也在跟OS談戀愛耶」的這種話語來鋪陳啊!
更遑論之後Theodore面對前妻的質疑陷入思考時,
Amy表示欸我也在跟OS交朋友,很開心啊,
只要你爽有什麼不可以,人生為歡幾何。
我看到這段只覺得荒謬。
Amy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很平,不能理解到底為何她的話能夠影響Theodore這麼多,
我知道導演想把她塑造成和Theodore遭遇類似的角色,
同樣有失敗的婚姻、寂寞的人生、與OS有密切關係,
互相是彼此人生中的好朋友,但用對話堆積的結果就是刻劃不足,
導致Amy的存在變得尷尬甚至可有可無,片尾兩人互相依偎的畫面也因此不深刻。
所以當Amy講出類似為歡幾何的話,我只覺得
What the fxxk are you talking about?
我了解這可能是要表達一個當局者迷的概念,或是對於好朋友的耐心包容,
但我此時此刻只覺得妳在害他。
因為Amy的開導,Theodore終於要好好經營與Samantha的感情,
更神奇的是他的同事也完全可以接受他們的戀情。
接下來Samantha就暴走了,腳踏六百多條船,
把Theodore心中她的價值全都抹滅掉,完全是個Bitch不解釋(誤)
我承認我後面超出戲已經昏昏欲睡,
最後Samantha講的那番哲學到不行的話,我實在是不懂,
什麼愛裝不滿盆子的,
或是等到你懂我在講什麼的時候,你就找的到我之類的話,
(一定是被那個哲學家朋友影響講話才變這樣)
總之就是你們不適合在一起趕快分手!
此時Samantha突然在Theodore的腦海中具現化,
在一片雪景中互相擁抱之後Samantha就走了,
嗚嗚Theodore可是有把Samantha當人看的。
然後就是給前妻的信及屋頂上的結局。
看完蠻失望的。
我相信這部劇本很棒,但導演可以換一下(雖然是同一人)
故事創新,美術服裝、色調氛圍都很棒,
主題顯而易見的是「寂寞」,不過就是打不進我心裡。
而且後面實在是太哲學了小女子駑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