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大補帖] 別再把問題怪罪家庭

作者: eon13579 (Feng)   2012-11-22 22:54:49
性別大補帖:別再把問題怪罪家庭
臺灣立報 2012-11-22
http://www.wretch.cc/blog/wagnerw/13641346
■王 日告 安
「他今天會這個樣子,真的很可憐,很辛苦,有這些行為,也不是他
造成的,如果爸爸媽媽都在身邊的話,就不會這個樣子了!」我最近
覺察自從當輔導老師以來,對於青少年的家庭,自己很容易這樣想,
其他教師同儕也難免這樣說。總覺得如果當事人的家庭更有「功能」
,這些學生也許就不會有行為問題了。
因此,常常會把這樣的家庭稱作為「家庭功能失衡」,這些孩子,有
些來自隔代教養的家庭,有些來自單親家庭,有些來自育幼院,從小
缺乏父母親的照顧。不容忽視的,其他家庭功能失衡的孩子,來自雙
親家庭,父母親無法提供適當的照顧。我曾這麼想,也許,我可以成
為這些孩子的家人,就像他們的哥哥,甚至爸爸一樣,關心他,照顧
他。也許,我可以成為這位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成為生命中重要的老
師,提攜他,呵護他。或是,安排認輔的老師、志工家長,定期關心
這些孩子,讓他們偶爾能感受一下「溫暖」。
最近,我開始反省自己這樣的做法,我這樣想,如此幫助當事人是有
效能、有效用的嗎?只要有人關心、照顧他們,如同家人一般就沒問
題了嗎?他們的需求就能夠被滿足了嗎?他們的問題行為就因此不再
出現嗎?如此一來,所有寄養家庭的孩子,都不再有問題行為?或是
要使問題行為不出現,仰賴的是其他教育措施?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往往比在家的時間來得更多,我們為何把學生的
問題行為責怪在無法改變的家庭身分上呢?難道雙親家庭的孩子,就
不會有問題行為?事實上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相當力爭上游、非常
懂事不是嗎?新聞上不也報導很多隔代教養的子女,如何孝順、體貼
他們的長輩嗎?那在台灣農業時代,家家戶戶大多生7、8個子女,家
長能提供每個孩子的教育非常有限,能關注的心力也很有限,那不就
教出來的孩子都很有問題?
每個人都有愛與歸屬的需求,但是否一定要透過親情來滿足?許多人
渴望有幸福的家庭,但家庭成員組成是幸福家庭中的必要、必然因素
嗎?我們憑什麼說在育幼院、跨代家庭、單親家庭的子女不幸福?
透過認輔教師、志工的陪伴,有助於這些青少年在遇上困擾的時候,
找得到信任的人聊聊,在重要的時候,也能提供支持、諮詢、肯定、
鼓勵的力量。終究,某些家人在生命中的缺席是事實,與其「可憐」
,不如看到這些孩子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力量,看到他們必然得堅強
、支持自我、為自己未來多著想一點,陪伴這些孩子成長。
太習慣將青少年問題行為歸因為難以改變的「家庭」因素,會讓輔導
、助人工作變得無力,失去可施力的地方,更容易忽略教育體制能提
供的功能。我體會到自己身上,這種要有「爸爸媽媽」家庭功能、孩
子發展才會比較好的價值,隱藏著以異性戀一夫一妻為中心的觀點,
不知不覺成為一種看待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偏見。
不斷自我提醒,不要再說都是因為孩子的家庭怎樣怎樣,才會造成現
在的情況,抱怨原生家庭改變不了什麼。重新省思後,我認為陪伴孩
子當下經歷的處境,朝向青少年更光明、更有能量的未來,才是輔導
工作價值之所在,才能協助孩子開展更有希望的未來。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