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公股銀行兩岸套利 好福利不顧國家利益

作者: Lincecum ( )   2014-01-18 13:38:47
許忠信-公股銀行兩岸套利 好福利不顧國家利益-記者會
http://www.tsu.org.tw/?post_type=ly&p=6368
發布日期:2014-01-17
今年八大公股銀行營運獲利情形良好,今年的年終獎金4.4個月起跳,兆豐銀行甚至還可
以領到7.7個月,許忠信表示,公股銀行賺錢固然是好事,但獲利方法必須具有正當性、
合理性。銀行獲利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於以所收存款用來放款以賺取利差,但是近來金融開
放資金大舉西進,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銀行在中國的曝險金額創下51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但是公股銀行將台灣人民的存款拿到高風險的中國放款,兩岸套利賺取豐厚的年終獎金
的同時,有沒有想到放款無法回收可能要付出的代價?享受好福利的同時也應多加關心國
家利益才是。
本國銀行對中國債權餘額迅速攀升 金融業投資擴大
我國銀行業赴中投資除可辦理全面性人民幣業務5家、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1家、外幣業務
5家。富邦銀行除參股廈門銀行外,另有申請子行1家、分行6家、支行3家、村鎮銀行1家
。富邦合資華一銀行已核准,家數及規模高速擴張。依中央銀行102年12月13日公布之本
國銀行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前10大國家統計表,中國由2008年Q4餘額34.8億美元,自2013年
Q3的351.3億美元增加約9倍,排名第2。若依最終借款人國別歸類的「最終風險餘額」觀
之,中國高達510.1億美元,已成為國銀曝險最高國家。而整體金融業在中國投資規模,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自97年度之38.18億元,至101年度增加為214.47億元,增加4.6倍
,占全體上市公司匯出金額由3.53%,增至14.01%。再按金管會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第12條之1第2項規定訂定之計算方法與公布之資料,
102年投資風險總量由前1年度決算後淨值之0.44倍,三季內增加至0.51倍,顯示投資總額
增加快速。
許忠信指出,這些跡象在在顯示,我國金融業非常積極搶進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潛藏莫
大風險,依經建會之研究報告[1],2014年中國授信市場就可能出現超額供給,高利差的
好光景可能僅剩兩年。加上美國QE緩步退場,中國利率一旦上升,資金縮緊與房市泡沫破
滅的雙重壓力下,要在中國銀行業市場中競爭,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我國
國內同樣會面臨類似的問題,尤其我國銀行習以不動產抵押借款,若房市泡沫破裂,現在
逾放比偏低的美好假象也將隨之幻滅。屆時「內外交迫」下,這些西進的業者是否真有能
力承擔?這種風險有沒有分散管道?投資加碼的速度有沒有受到控管?資金的西進,除了
深化中國與台灣企業間籌資能力的差距,變相幫助中國企業打擊本土企業,銀行也逐漸為
中國金融業整體營運風險宰制,一旦中國爆發金融風暴,台灣的金融業乃至整體產業鏈,
勢難倖免。金管會現行管制方式[2],多僅針對單一銀行,並未就全體銀行業曝險總量做
有效限制,應加以檢討。
負債留台灣 中國賺利差
據統計,全台銀行體系包括公股與民營行庫,總存款有34.6兆,總放款有26.4兆(包括投
資),中間差額的8兆是定存至央行、提存準備等等。然而,根據金管會統計,我國諸多
公股銀行在中國往往是放款大於存款,其差額由大至小排列依序為,台銀、合庫、華南、
一銀、彰銀(詳參附表)。許忠信批評,此等情形甚不尋常,也就是在中國的我國公股銀
行其放款資金到底從何而來,想必是有外部資金做為援助,而所謂的「外部金援」其實就
是從台灣以投資名義五鬼搬運地將資金投向中國,也就是將前述26.4兆的總放款中的一部
分投資到中國,即俗稱的「套利」。而近日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來發行寶島債,透過公股銀
行承銷,更是為其大開方便之門,加速推升實質對中國放款的數額,提高存、放款落差。
把台灣的存款 曝露在高風險的中國
許忠信說明,在此又衍伸出兩個問題,首先,公股銀行的動機何在,將台灣的資金挪到中
國投資有何好處?其次,將在台資金投資到中國對台灣有何影響?放款與存款利率的差額
即為銀行之利潤,而台灣之利率差額為1.523%,中國的利差額則為3.15%,顯然由於中國
的放款利率非常高,使銀行渴望放更多款項,但受限於資金之不足,無法大量放貸,因此
想到用台灣的資金於中國放貸,此時銀行能獲得的利潤就變成中國的放款利率與台灣的存
款利率之差,即4.79%[3],是為公股銀行將資金挪用放款於中國的誘因。而寶島債與香港
點心債相比明顯較低的票面利率[4],除了使欲來台吸金的中國銀行以更低的成本取得資
金,也讓承銷的公股銀行,與中國銀行合作取得更大的套利空間,甚至造成互相競爭拉低
利率,罔顧投資人權益。
對於第二個問題,須先澄清者,套利本是商業獲利中慣用的手段,手段本身並無太多可議
之處,但此風一旦過於猖獗,就會影響到國家經濟,我國在喊著拚經濟的同時,最需要資
金之挹注以扶持各產業發展,如果各企業能以低利率貸得款項,實有助於經濟成長。但現
今的情況卻是,公股銀行透過放款、承銷寶島債等各種管道大量將資金投資於中國,如前
所述,我國的總放款金額為26.4兆,資源乃有限的,投資於中國的數額愈大,能放款給我
國人民、企業的金額愈少,金額愈少,則利率愈高,利率一高,就有礙經濟發展,各個環
節相生相息。
拿人民的錢去冒險 公股銀行坐享利益
再看到今年八大行庫獲利情形,依序為兆豐、一銀、華南、台銀、彰化、土銀、合庫,與
前述中國的存放款差額愈大者,在台灣的稅後損益愈大,其間關係乃正相關。按公股銀行
為了自身獲利犧牲國家經濟之發展,實在難謂其宣稱的經營績效具有正當、合理性,而其
員工所領4.4個月年終、績效獎金也難認合理正當。
再說公股銀行的好福利除了豐厚的年終獎金還有13%優惠存款,就以土地銀行為例,103年
度行員優存款利息補貼預算數12億5,136萬3千元;依財政部97年之優存改進方案,不但維
持現職員工定額(職員48萬元及工員28萬元)優惠儲蓄存款,並連同退休人員一體適用。
換言之,退休員工既可享有500萬元退休金的13% 優存利息,保障每年58萬元之額外收入
[5],還可以同時享有在職時以13% 計息的48萬元額度優存,雙重福利更顯失公平。除此
之外土銀的好福利還有行員購屋貸款(800萬元,利率優於政府優惠房貸0.6%~0.8%)、每
年固定加薪3%以及國民旅遊卡(每年16,000元)。
許忠信強調,希望西進的分行、子行在中國吸收存款並放款,在台灣的存款就放款給台灣
企業,經濟才會良性循環。勞工有工作才有錢存,銀行也才有錢放款給企業,企業才能創
造工作機會,形成一個正常的經濟體系。若只為獲利不斷「錢進」中國,卻由台灣承擔風
險與融資困難,實有違公股銀行之社會責任。
寶島債 保倒債
保險業因有國外投資金額限制,有呼聲希望可以開放將寶島債的投資視為國內投資,就不
用遠赴香港投資點心債。此舉雖可望增加在台資本籌資活動,但是中國資金市場錢荒現象
惡化,利率狂飆,中國就以被列為艱困產業的面板廠為例,中國業者在中國很難借到錢,
就算借到利率也是很高。台灣業者之所以還有競爭力正是因為資金成本相對較低,若是發
行寶島債之成本比國內業者取得資金的成本還低,國內業者的競爭力將大受影響,郭台銘
也批評,發行寶島債是幫中國企業打擊本國企業。
許忠信認為,此舉不但會有上述影響且將加速資金西進中國,混淆國內、外投資的判斷標
準,造成監理漏洞。若將來亦開放中國企業來台發行寶島債,在中國企業屢傳財報不實、
信用不佳的前提下,風險溢酬嚴重偏低,亦可能造成曝險過度。也讓國內的游離資本反為
競爭對手吸納利用。
中國自身難保 台灣何必陪葬
而且中國因為「用工荒」、「融資荒」、「用電荒」與「工資高」、「賦稅高」,造成經
濟成長已明顯減緩;資金緊縮下,授信市場有地下金融、影子銀行等未爆彈,加以房地產
價格波動大、企業負債比率過高、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及逾放比升高等問題影響,中國企業
本身的營運風險與日俱增。依中國銀監會統計截至102年第2季,商業銀行逾放金額人民幣
5,395億元,自100年第4季起已連續6季增加,逾放比率0.96%,顯示中國金融業整體營運
風險大增。中國美國商會的今年的調查顯示,只有28%的會員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
投資環境正在改善,較去年43%下降不少,甚至有19%的會員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
。另近期國際3大信評機構紛紛下調中國之信評等級;部分國際機構則以「經濟復甦乏力
」、「地方政府債務龐大難以解決」及「房地產泡沫化危機加速」等理由看空其經濟前景

許忠信呼籲,在美、日都已經減少對中投資,重建本國產業鏈而收到經濟復甦成效時,台
灣是否應該反思,中國所謂的開放讓利,是否笑裡藏刀?政府單位應通盤檢討風險控管機
制是否確實、西進業者經營狀況是否明確揭露,別再讓台灣人民當中國提款機。而不應該
以自由市場為名,開放各種新金融商品,鬆綁法規、信評,加速了台灣資金西進腳步。許
忠信憂心,在缺乏適當管理與風險認知下,自有資本很少,資金絕大多數來自社會大眾的
金融業,一旦曝險過度,可能危及金融穩定,致人民血本無歸。
列席人員:
中央銀行外匯局 副局長 顏輝煌
財政部國庫署 副署長 陳雪香
金管會銀行局 副局長 張國銘
土地銀行國外部 經理 劉慧年
土地銀行企業金融部 經理 徐明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