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
葉淑貞教授 著
本書採取新經濟史的研究取徑,對臺灣經濟史展開新的詮釋,
尤其著重在農家經濟的面向,是作者近二十年來研究的結晶之作。
本書旨在重新詮釋臺灣農家經濟史上的重要課題,諸如與戰後初期相比,日治時代臺
灣農家經濟有何變化;農家經濟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以及與此相關之農民參與市場
的程度、接受新技術意願及能力等等。書中採取新經濟史的研究方法,透過計量經濟
分析法,探討各現象間的因果關係,從中獲得以下主要不同的論點。
從各種經濟指標來看,戰後初期農家生活水準確實都低於日治時代。租佃制度可擴大
經營地面積,佃農所得未必低於自耕農,因此有必要重新探究三七五減租是否提高了
農家的所得。戰後初期每人 GDP低於戰前,與農家參與市場活動大幅衰退有關,這是
因為政府不當政策所致。蓬萊米普及的根本因素為利潤,應證了臺灣農家強烈市場導
向的性格,這也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作者簡介】
葉淑貞,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士,現任臺灣大學
經濟學系教授,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
更多書籍介紹──
http://www.press.ntu.edu.tw/?act=news&refer=news2014.1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