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玢. (2015). 2012-2013 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臺灣史研究, 22(2),
197-282.
摘要:
本文以2014 年12 月5-6 日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史
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 「2012-2013
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之論文為基礎,整體回顧史料工 具類、社會文
化史類的教育、體育運動休閒、科技醫療與衛生、宗教、人群關係、 口述歷史、文
學史等,以及藝術史類的美術、戲劇、建築、舞蹈、音樂等主題之研 究成果,內容
包括重要論文評論、綜合評析與未來展望等。另有一篇許雪姬教授回 顧十年來臺灣
史研究的專題演講,本文即建立在所有參與者的基礎上進行撰述。 綜觀2012-2013
年臺灣史的研究趨勢可分析如下。以歷史分期來看,研究數 量呈現由戰後、日治、
清代、荷西時期逐漸遞減之勢;史料應用更加多元並有所 突破,除公文書、檔案以
外,日記、遊記、文集、圖像、校史、碑刻、音樂、建 築、舞蹈、歌仔冊等等,也
是取材對象,而數位資料庫、研究網路也使資料搜尋 與讀取更加便利。在研究主題
上有所拓展,生活、文化、藝術等議題更受重視, 開發了不少饒富趣味的新題材;
研究方法,則能結合不同領域的地理資訊系統 (GIS)、科技與社會研究法(STS)
、人類學、文化學、建築修復學等。在研究 觀點或角度上,有微觀、有巨視,或敘
說主體的易位,或反差性的視角等。 再以2004-2013 年長期觀察,臺灣史研究雖然
累積不少成果,研究視角擴大、 研究空間延伸、議題多樣化,跨界、跨國研究日多
,卻也有若干隱憂:其一,政 治干擾學術研究,包括政府使用行政命令、調整課綱
,還有來自中國的挑戰等; 其二,文史學科出路較以往困難,投考臺灣史研究所博
、碩士班的人數減少,學 生素質不免受到影響;其三,研究瑣碎化或特殊化,加上
各種社會學科的侵蝕, 不同學科或跨領域如何針對重要議題增強研究對話,仍有待
努力。如果能克服這 些問題,使危機成為轉機,臺灣史的研究仍深可期許。
關鍵詞:臺灣史、研究回顧、研究趨勢、史料工具、社會文化史、藝術史
PDF: http://goo.gl/03qf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