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重現4千年間航線 台索合作阿美族古船揚帆

作者: On10n (洋蔥頭)   2017-09-06 19:28:47
http://www.cna.com.tw/news/acul/201709050232-1.aspx
重現4千年間航線 台索合作阿美族古船揚帆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5日電)
為印證近4000年間,台灣和南島國家有船隻往來,阿美族和索羅門造船專家攜手打造
的阿美族古船,今天在太平洋揚帆,證實帆船能藉風力航行太平洋。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近2年推動東部海岸部落航海文化的重建,經訪談、調
查,東海岸部落過去在沒有公路時,帆船扮演重要交流角色。
南島社區大學和阿美族人一年前開始根據馬蘭部落耆老訪談,打造竹筏帆船;不過,
船帆製作遇到瓶頸,今年在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部、民進黨立委
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協助下,邀請索羅門群島最偏遠的Taumako島5位人士來
台協助製造船帆。
阿美族古帆船日前完成,今天中午實際在太平洋航行,從台東市沿海藉風力航到太麻
里海邊。計畫負責人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在風向、風力良好情況下,相
當穩定,證明帆船在太平洋航行的效果相當好。
劉炯錫表示,馬蘭部落古帆船以東亞地區的巨型竹類為船身材料,用黃藤皮綁緊固定
,再以林投葉編織縫製風帆,非常具有在地性。比對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的帆船文獻,認
為這種以竹管為船身、四角形風帆的帆船在近代仍盛行於台灣、菲律賓、越南地區。
劉炯錫表示,馬蘭部落這種古帆船類型與與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益昌所指出的4000年
前「海上南島玉路」高度重疊,當時台灣特有的玉飾可能透過類似的帆船傳播至呂宋島、
婆羅洲、印中半島等地。
今天專程到台東紀錄試航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表示,台東的史
前文化和菲律賓北部的史前文化相當類似,在菲律賓發現的陶器比台灣晚一點,且發現台
灣玉,菲律賓是沒有產玉,因此人是從台灣到呂宋島北部,但究竟怎麼去呢?「很清楚應
該就是航海」。
劉益昌表示,台灣東部有黑潮,但黑朝是往北流,沿岸流和季風則是往南、往菲律賓
,也就是說「筏子」可以藉著季風和沿岸流航行、遷徙。根據文獻記載台灣有「筏子」,
「用這艘仿古帆船來印證,這4000年以來,台灣和菲律賓間有航行,從沒有間斷,是很有
意義的」。1060905
(中央社 106/09/0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