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磨石子風華再現 重溫台灣早年建築記憶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7-12-27 15:37:12
http://www.cna.com.tw/news/acul/201712250189-1.aspx
磨石子風華再現 重溫台灣早年建築記憶[影]
發稿時間:2017/12/25 16:44最新更新:2017/12/27 14:43
https://i.imgur.com/wN01AfN.jpg
廟裡的供桌、外牆,公園溜滑梯與老家的地板、樓梯與浴缸,過去處處都有「磨石子」的
裝飾記憶。(迪化二O七博物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25日電)廟裡的供桌、外牆,公園溜滑梯與老家的地板、樓梯與
浴缸,過去處處都有「磨石子」的裝飾記憶。隨時代變遷、建築工法的創新,這項結合藝
術巧思與工匠技藝的記憶,越來越少見。
由迪化二O七博物館策畫的「無所不在的藝術-台灣磨石子」巡迴展,即日起在松山文創
園區的藝異空間展出,透過原圖樣的輸出、影片等,展出散落全台、高達185件的磨石子
技藝創作。
自日治時期被引進的磨石子建築工法,早年最常運用在公共場所、學校與廟宇,後來開始
被大量運用在生活與家庭房屋的建築設計。其中有描繪神仙故事、象徵吉祥福氣的大型作
品則出現在寺廟裡,那都是工期長達數年,需要商請一群工匠直接入住廟裡才能完成的精
彩作品。
在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圖案則是幾何圖形,另有栩栩如生,象徵吉祥的丹頂鶴、蝴蝶圖
像,也有紀念意義的數字與文字,甚至有因應店舖需求的單車、雜貨、水果圖樣,技法精
湛,色彩斑斕。
迪化207博物館 開幕首展 無所不在的藝術 台灣磨石子 特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2cafaG36Bs
透過這次的展覽,讓人重溫磨石子的藝術之美,回返台灣50至70年代的建築記憶,觀眾也
會發現,同樣的圖樣竟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的宅邸或廟宇出現,因為那都是當年熱門的「
公版」圖樣。
研究台灣建築的教授李乾朗說,磨石子是一種鑲嵌技法,過去大家經常商請藝術家、美術
老師繪圖,再由工匠利用有韌性的銅條摺出圖樣,最後混合水泥、碎石、不同礦物色粉,
填補組合後,多次手工打磨成最後的圖案配色。
迪化二O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回憶,早前在二O七博物館展出時,經常在展場聽到參觀
民眾興奮尖叫,「我老家也有啊,以前天天踩著啊,怎麼都沒注意到這麼美?但好可惜房
子重建了,磨石子都不見了。」
陳國慈說,讓人遺憾的是,磨石子與房子建築是一體的,它們不像收藏品能搬遷、拆運,
往往房子沒了,磨石子也沒了。
在李乾朗眼中,「磨石子是當年藝術家與工匠的完美結合,卻是被埋沒與遺忘的一群人」
。透過這次展覽,留下台灣的建築記憶,也是向當年那群工匠致意。
https://i.imgur.com/WdiQxVB.jpg
由迪化二O七博物館策畫的「無所不在的藝術-台灣磨石子」巡迴展,展出散落全台、高
達185件的磨石子技藝創作。(迪化二O七博物館提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