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news.tw/page/95dfc017-56d4-4e05-b0e5-74592066ab17
既留學又流亡 張維嘉抱定回不了台灣的決心(上)
文/鄒麗泳 2018-02-26 11:41
https://i.imgur.com/PhGYwtU.jpg
張維嘉老師接受訪問。圖/鄒麗泳
他們說「出去了,就不要回來」,「書有沒有念好、有沒有拿到學位不重要,重要的是,
身體要顧好,照顧好自己」。出國留學明明是光宗耀祖的事,張家父母卻像生離死別告誡
兒子,遠赴瑞士前夕,張維嘉父母親再三叮嚀。
※母親:出去了,就不要回來
一般人家,子女拿獎學金出國留學,鄉里同感光榮,樹林張家一個一個把孩子送出國讀書
,五個男孩到日本、美國、瑞士及奧地利等不同國家念書。父母親深知么兒天生反骨,反
國民黨之志早已顯露,在白色恐怖時代,隨時惹禍上身。「不要再回來」是父母對孩子的
愛與不捨。
「我父母很偉大,把5個孩子都送到國外念書,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造反型的。16歲,
在成功高中念書就開始反國民黨,上台大法律系也是如此」。母親看出兒子的反骨特質與
組織能力,曾說「我朋友很多、很會招兵買馬」,「母親的叮嚀讓我印象深刻」,反對國
民黨時就已抱定「回不了台灣的心理準備」。張維嘉的思緒回到51年前、1966年的留學生
日子。
1966年5月,張維嘉踏上歐洲旅程,此去,既是留學,更是流亡生活的開始。
當初選擇到瑞士、而非美國留學,是因為四哥阿邦(張維邦)在瑞士,彼此可以照應,再
加上,申請到天主教教會的獎學金,獎學金提供3年的學雜費、零用金、買書費用、吃飯
都不用錢。當時包括張維邦、林山田、王泰銓及陳敬睦等前輩到瑞士留學的台灣學生只有
9位。
張維嘉到瑞士佛萊堡大學研究蘇聯學,2年多後轉往巴黎。在風光明媚、景色如畫的瑞士
,他沒有好好念書。「我的瑞士留學生活只用1/3時間念書,其他2/3時間多在與志同道合
的朋友連繫」。
到瑞士不久,用代名賴堅志及王陽止設了兩個郵局信箱,當時,不像現在有line、
facebook或電子信箱,都靠土法煉鋼用寫信方式與朋友連絡,這個舉動引起瑞士國安單位
的注意。他們好奇一個外國留學生為什麼要設兩個信箱,於是透過關係拜託他接受訪談。
張維嘉記得在佛萊堡警官陪同下,前往瑞士首都伯恩的聯邦大廈大廳。
※第一次與瑞士國安單位接觸
他們問「你怎麼可以在瑞士從事政治運動?」,張維嘉回「你們告訴我,什麼是政治活動
?」、「我與朋友透過信箱連絡,連絡內容不牽涉瑞士事務,難道通信也是政治活動嗎?
政治活動與言論自由的界限在哪裡?」一個20來歲、來自封閉台灣、農村社會長大的學生
讓瑞士國安人員無話可說。
訪談結束,他們要求張維嘉簽名。他反問「是你們拜託我來面談,我才會來,這不是口供
」,當場拒絕簽名。「這是我第一次與外國的國安單位接觸」,自此未再上門。
https://i.imgur.com/3D6sAxu.jpg
張維嘉出席張維邦教授八十冥誕音樂會。圖/張順雄
※歐洲台獨聯盟成軍 張家兄弟都成黑名單
1967、68年間,他與哥哥張維邦及朋友一起成立「歐洲台獨聯盟」,有8個共同創辦人,
張宗鼎前輩擔任召集人。大家一心一意要打倒國民黨,也走上政治不歸路。
那個年代,台灣的政治天空依舊烏雲密佈,自由空氣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國民黨勢力牢
牢掌控台灣,不僅留在台灣的老百姓害怕,就連出國留學的留學生也忌憚國民黨的海外特
務或抓耗子學生。「如果我想害一個人,就說我跟某某人很熟,那個人可能會被列為黑名
單。」政治氣氛緊張、風聲鶴唳可見一斑。
留學瑞士期間,張維嘉與林山田做了一件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暢快的事,那就是癱瘓「
中華民國同學會」。有一次,同學會改選會長,他與林山田(台大法律系教授)商量並提
議,一起去參加,推選林山田為新任會長。
※林張聯手癱瘓中華民國同學會
就記憶所及,國民黨留學生只有2、3個出席,台灣留學生去了3、4人,選舉結果,林山田
順利當選。林問「接下來該怎麼辦?」,張「就不要運作,把它癱瘓掉就好了,只要不改
選、這樣它就倒了」,這件傑作後來也在法國複製。
張維嘉拿教會獎學金本來可以在瑞士度過3年無憂無慮的留學生日子,第2年他就主動放棄
獎學金。他跟提供獎學金的教會主任說「我沒有專心在念書,不該用占用獎學金名額,這
筆錢應該給認真讀書的學生」,主任問「你有更好的獎學金嗎?」「沒有,我可以打工」
,主任說「生平第一次,有人主動放棄獎學金」,後來推薦李姓同學得到這筆獎學金。很
多朋友認為,放棄獎學金很可惜,張維嘉不以為意、也不覺得可惜,因為沒有認真讀書,
放棄之後,反而覺得自由。
https://i.imgur.com/divNUej.jpg
張維嘉老師1974年於法國,與友人可愛女兒。圖/張維嘉提供
※放棄獎學金轉推薦友人 在日內瓦印刷廠打夜工
失去經濟來源,學雜費、讀書以及生活費用都得自己打理。他去日內瓦論壇報印刷工廠打
工,而且,專做夜班。夜班薪水是白天班的一倍半、周末假日夜班更是平常薪水的二倍半
,暑假打工3個月就可以賺到一年所需,因為年輕,當時不覺得身體吃不消。
瑞士佛萊堡待了近3年,在正常課業稱不上是認真的學生,卻是張維嘉理論與思想體系形
成的重要階段。
1950、60年美蘇冷戰進入白熱化,蘇聯集團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對抗西方世界,例如,北非
、阿拉伯世界政變頻仍,先有埃及納塞、後有利比亞格達費政變、依索比亞王室被推翻、
古巴革命、希臘政變,被殖民國家紛紛獨立,國際情勢紛擾,這是一個動盪的革命時代。
當時,左派勢力強大,反帝國主義、反封建氛圍濃厚。「體察到這是一個革命時代,一頭
栽進左派思想,研讀馬恩列主義(馬克斯、恩格斯及列寧主義)、毛澤東選集以及各國革
命書籍與相關報導,我對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特別關注」。
1969年轉往巴黎,也通過巴黎大學國家博士生,主修法律哲學。
將活動主力轉往法國之前,張維嘉於1968年6月初赴巴黎觀摩「學生運動」,這個由高中
生發動,後來蔓延到大學生、工會並牽動主要政黨積極介入。剛開始,高中生要求學生治
校,大學生評鑑教授,後來演變成武力衝突。法國諾貝爾獎文學家沙特、女權運動者西蒙
波娃等人都支持學生運動。
當年不論是義大利或法國學生運動,都高舉毛澤東及胡志明的旗幟,第四國際與法國共產
黨勢力與思想蔓延歐洲。學生運動代表年輕一代對舊體制、舊觀念的反體制文化革命。
※轉移陣地巴黎、結交各路人馬
巴黎博士生與瑞士碩士生活類似,課業並非重心,發展組織才是張維嘉心之所繫,巴黎台
灣學生約有200多人,積極結合理念相同的同志。
在巴黎念博士班時期,「我偶爾會去上課、給教授看一下」。幾個博士生坐在可以容納3
、400位學生的大教室裡,學生與教授都是邊抽煙邊上課,上課以探討議題為主,大家都
可以發表看法,巴黎學風非常自由。
不常上課的他,有一次隻身前往加拿大。學生上課期間出國必須教授出具証明才能申請到
回法國的簽證,於是,情商70多歲老教授幫忙,教授很客氣地問「你是我的學生嗎?」這
句話讓張維嘉很不好意思,教授還是幫了他的忙。
定居法國,張維嘉與更多志同道合之士暢談理念,當時加入台獨活動,包括邱啟彬、侯錦
郎、侯美智夫婦,還有畫家陳錦芳等。原本就讀魯汶大學的盧修一也到巴黎推動台獨運動
。
https://i.imgur.com/OEyUpJy.jpg
張維嘉老師 1976年攝於日本。圖/張維嘉提供
※組協志會與國民黨公開鬥爭
1974、75年,與多位好友一起成立秘密組織「協志會」,這是一個左派社團,成員經常碰
面討論事情並自我批判。他汲取以色列復國觀念,海外留學生應該回到台灣與國民黨展開
長期的公開鬥爭,唯有鼓勵人才回台灣才能起作用,最早回台灣的就是前立委盧修一與無
蝦米的創辦人劉重次。
所謂「公開鬥爭」不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國民黨政權,而是以宣揚民主、群眾運動等方式鬥
爭,鬥爭的核心是觀念與思想。與台獨聯盟及獨派大老史明主張不同,史明是透過地下工
作的革命手段推翻國民黨。
對國民黨而言,張維嘉是一個危險份子。他活躍於歐洲台獨運動,早被國民黨特務盯上,
名列黑名單。有趣的是,他積極鼓吹台獨,卻不喜歡嘴巴一天到晚只講「台獨」,而是溝
通觀念、討論台灣處境等。
被國民黨禁足、有家歸不得,他羡慕並佩服同樣是留學生的王世榕、吳榮義等可以返鄉,
回台工作散播民主種子、影響大學生思想。
1966年踏進瑞士國土,對西方國家民主自由、體會社會開放進步,在歐洲生活近14年,生
活習慣與思維已歐洲化。1979年赴美,將近10年的美國經驗,23年過著流亡生活。直到台
灣解除戒嚴,1989年,張維嘉也成為第一位被吊銷護照的黑名單,那一年他重新踏上台灣
的土地。
張維嘉簡歷
1940年生,新北市樹林人。
台大法律系畢業、瑞士佛萊堡大學碩士肄業、巴黎大學國家博士生。
曾任立法院新國會辦公室主任、民進黨新潮流大老、現為台灣歐洲研究協會榮譽顧問。
※本文轉載自《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