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avern (zzzzzzz)
2017-10-26 02:40:34如題,最近突然想到似乎跟汽車,或是說跟機械有關的詞都是跟日語(或是說英語?)有關
,像是後照鏡、引擎、方向盤等等,是因為剛好在那個時期那些東西才被臺灣人接觸到嗎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26 05:45:00殖民文化效應.
作者:
Kerdison (阿拉蕾和小金魚)
2017-10-26 17:17:00因為那時候是日本的殖民地啊
作者: mash4077 2017-10-27 10:57:00
應該是日文以片假名書寫的外來語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27 16:46:00說是"日語",大半都不是.是"日漢字詞",日本發音與台灣人不同以閩南語去讀日漢詞也是另一種表達.如飛行機,機關車,經濟....等這層面裡漢字取得有利地位,回到漢文化的語音裡.韓國也是類似作法.
回s大,那也還是日語詞彙啊,只不過是由漢源詞派生的說不是日語也怪怪的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27 19:57:00古日語結構裡有漢字借詞,取了日語發音.說是日語也通.但台灣人說"飛行機"時,它已經是台語了.因為日本人也聽不懂台灣話"飛行機".
作者:
juunuon (NANACON)
2017-10-28 02:00:00這種時候就算是是 台語的外來語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29 01:44:00有些名詞一直保持被使用狀態,與消費者密切互動有關.修車的人被店裡師傅所教育,他又把這詞帶到他的人際裡.但很多生活中的用具少被提及,被純漢詞替代如針車.マグネット( magunetto) 是電磁接觸器的簡稱.中英文普及以來逐漸失傳了.其他如ヒューズ(hyūzu)被"保險絲"取代.
作者:
yukiss (被縫108針的小球~~~)
2017-10-29 23:44:00像ミシン 很少聽到了丶大都被裁縫車取代囉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30 01:23:00樓上內行.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1-05 01:46:00日本人對外來語相當熱衷.這對國家現代化有極大幫助.跟韓國一樣,以音譯為主,簡化字詞,全民可以容易接受.譬如ミシン是machine前一字sewing(紉)省略了.台灣製衣業員工知道這詞.但不是大眾廣知的.當中文廣用後, 一般人只知道針車/縫紉機/縫衣機....發球權又回到中文這邊來.說到機車這邊.如電池,化油器,皮帶,剎車皮,後照鏡,前後輪...這些詞,使用量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