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閩南語 koh (又、再 之意) 的一些思考:
甲骨文有個字 [口戈] :有人說可釋為'國';有說應釋為'域'
但也有些時候用為'又、再'之意
商朝《小屯南地甲骨》2291 中部偏右
https://imgbox.com/MdqPqEAr
「其或幼盂田 惠」
盂 其
田 或
惠 幼
「幼」是和祭祀有關的動詞,5個字意謂在盂地之農田再一次舉行幼祭
西周中期(共王) 衛盉 (裘衛盉) 延續這個用法
https://www.newton.com.tw/img/5/067/1kzN4EDZhBDNkNTY3gzNzI2N0EDNkNWMvMWaw9S
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縮 https://imgbox.com/hhQtXYI5
友站解說 https://www.itsfun.com.tw/%E8%A1%9B%E7%9B%89/wiki-9263556
圖右數第4直行 譯:',其舎田十田。矩或取赤虎'
'矩'是名字 '取'是動詞後接受詞
小學堂註解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33.F3BF
但這字形對比商朝有些改變:左邊口部或可改隸為耳部
(口部上下各增一短橫)
郭店老子楚簡(抄寫年約300BCE,原創年應更早) 延續這個用法
http://www.daoisopen.com/B1toB3Chapters594820.html
第三張圖下半: '損之或損以至無為'
小學堂註解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57.F124
到這時期 [口戈]的書寫方式 已經很像今楷體'或'字了
(口下多一橫曲筆)
從音韻上來說 koh (又、再 之意) 與 kok (國 之意) 同聲母韻母 調值不同
兩字在字源與發音上 都關係密切 (一個為象形會意;另一個為假借)
(今楷'國'字的外圍方框,是較晚才發展出來)
(koh'戈'字 也與上述兩字關係密切)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網頁把 koh 楷譯為'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