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aram (saram)
2022-03-05 04:26:00你和這裡幾乎所有的台語主義者一樣都侷限在台思框框這是多年來我偉大的發現.因為如此我被削很久...:)台語從何處來?從福建漳泉地區移民口中傳來和新馬南洋福建祖先華人一樣.不是從中原搬過來這些閩南人祖先也受中華文化教育,他們也讀漢字當他誦讀(古人重視唸文字),老師示範他講"文語"而非白話這些文音(文讀音)是老師認定的,從古韻書裡推敲來的所謂"中原音韻"(有中原正韻的意味).但事實上,古代中原地區語言多分歧,並無統一標準.集韻作者就曾精簡文說韻書採用各地不同讀音匯集而成並不是用一區(如洛陽)為標準.但是後來邊疆地區(廣東福建沿海)的讀書人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喜歡把詩韻(唐詩韻腳)當成準則,說這是古音.於是文讀音一直受古書韻腳影響.當五百年前明朝洪武皇帝發現他們讀音和古書不同很不爽.他要大臣重編韻書.大臣為了他一人而編"洪武詩韻"但是他死了,文人繼續用傳統韻書為準作詩.作詩是作詩,韻腳對了就合律.考試就OK.至於他怎麼讀是他的事,他們鄉親的事.沒有人管你準不準.你發現了嗎?台語就是這樣搞.文字是一個音,白話可能另一個.譬如"當"字,一共約有五個不同唸法.但是你寫古詩,你"當"就要放在ㄤ韻.古讀書人不多,十個不到一人,寫文言,無所謂.閩南在宋朝後因海運貿易漸富裕,文風鼎盛,俗民語言中越來越文言.很多成語古詞都成為生活用語,這時文白音的分別相當明顯若不識字也罷了.會寫字的人意識到一字多音現象.初看一字的人往往不能確定這要怎樣唸.老師說這字要古音啊.學生聽進去了,以後他就這樣教後生於是文人代代相傳"古音".但是"台語是古音"這觀念是錯誤的.應該說閩南語文詞是仿古韻書的歸類讀音.也就是形式上效古,而音值卻無法確定.(還有中原並無標準語)台語有七聲,但是古書上只有四聲.平上去入.沒提陰陽調.你只用平上去入讀唐詩看,很奇怪的.因為你用台語音值.而且入聲韻腳也和現在台語不大一樣.廣東人傳統上也讀古書,他們的聲調更多甚至有九聲調.老廣最愛說他們說古音.但是"台語"和"廣府話"聽來就不一樣.就好像南非人和美國人都講英語,聽來明顯不同.台語就是"現代語"不是古語古音.學語言要有務實誠實的心態.中原古韻迷惑了你.當然也曾經讓我迷惑.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