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人才流失嚴重 理工生抱怨:學習苦工作也苦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4-03-30 13:00:17
http://it.chinanews.com/edu/2014/03-29/6007587.shtml
 日前,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對外表示,我國未來的高考改革,將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
式高考,即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
學術型人才的高考。這項改革能否落地有待驗證,不過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渴求從這項
方案中可見一斑。
 事實上,據記者采訪了解,由于諸多因素,許多理工科人才正在“逃離工科”。
  經管專業 “ 吞噬 ” 理工生
  “現在理科生填高考志愿,基本上要么報經濟類院校,要么報綜合院校的經濟類專
業,沒有幾個學生會主動報工科。”在北京市海淀區一所重點中學任教高三的鄭老師告
訴記者,“20年前,最好的學生愿意學工科,現在,成績好的學生都想讀金融和工商管
理。”
  而各大工科院校的高招錄取情況,也證明了這一現象所言不虛。2012年,北京航空
航天大學在京錄取的本科專業中,金融學最低錄取分為617分,而物理學類、軟件工程、
化學類、環境工程錄取最低分僅為609分,甚至該學校特色的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錄
取最低分為611分。同年,北京理工大學在京錄取各專業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最低分
609分,為該校除實驗班外,最低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遠超其它工科專業。
  被經管專業“撬走”的理科生中不乏頂尖人才。根據中國校友網統計顯示,經管專
業是各省市區高考狀元的首選專業。對于理科生而言,工科與經管此消彼長的“分水嶺
”在2000年。2000年前,自動化、電子信息、物理、生命科學、建筑學等是理科高考狀
元們的通常選擇,但在2000年之后,理科狀元們開始集體轉向經管類專業。
  到了考研階段,工科生本身具備較好的數學功底,經管專業課又較為簡單,考經管
碩士對于工科生來說“比考本專業都容易”。加之經濟學和管理學就業前景更好,對應
的工作崗位也大多是“坐辦公室”,比工科崗位輕松,使得在讀研階段,又有一波理工
科生被經管專業吞噬。
  而經管類專業的火熱,使得許多工科院校競相開設經管專業,變身綜合類院校。有
工科院校經管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向記者坦言,自己現在帶的研究生里,半數到三分之二
都是工科背景,尤其是在職讀研群體,不少學生打算讀研后離開工科崗位。而本校工科
專業的本科生,也爭相希望能保送或者考上本校的經管專業。
  擁有工科碩士文憑的工程師盧政也走上了這條路,重新攻讀經管類的碩士學位,因
為他發現,轉讀文科專業或經管專業,能有更多落戶的機會。“一線城市對工科的需求
少”。
  學習苦 , 工作也苦
  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謝宇明,至今仍記得自己“慘不忍睹”的大學生活。“高數、
物理、化學都得學,而且還有很多專業課,還有一些課需要實際操作,特別難,學起來
也很苦。同校的經管學院,80分以上才有可能拿獎學金,我們這里,只要不掛科就能有
獎學金,可想掛科的人數有多少。”而他的畢業設計,居然需要設計一個能實際應用的
設備,并且還要“造出來”,而經管院系的畢業設計,只需要做一篇論文即可,“他們
所有的內容都能‘百度’到”。
  即便畢業,不少工科生的工作環境也不盡如人意。畢業于建筑專業的陶博,自從畢
業的那天起,就盼望著自己能夠離開這個行業。他給記者看了作為一名工程師,公司為
自己制定的崗位說明書,各種大小職責事無巨細有四五十條。“項目離家太遠,每月才
能回去幾天,而且每天一早起來,神經就繃緊,項目上出了任何事情,自己都跑不掉,
任何小細節都不能出錯。”
  陶博的電腦里,存著大學同專業同學從非洲發過來的照片,照片里,他的同學在和
AK47合影,旁邊是人高馬大的當地黑人——他們的保鏢。陶先生自己剛剛從非洲回來不
久,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工程工作,“2010年的時候,一年能給到20萬元,現在更多,但
真的,真的是太苦了。不僅是氣候條件、飲食和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寂寞孤獨”。而
他在國內工作的同學,也不比身在國外者好到哪兒去,不少人也在“項目”上,而項目
的所在地,往往是深山荒原。“那些地方,是你就算能上網買東西,都不知道該讓人家
寄到哪兒的地方。第一天興奮,第二天是好奇,第三天感覺像郊游,第四天以后,就是
寂寞,想家,想城市,想和工地外的人說話。但一個項目,往往一去就是幾個月。”
  從事通訊專業的工程師孫嘉燕,發現自己目前發愁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能讓90后的
工科畢業生安心工作,因為他們的實驗室是隔離信號的,年輕的工程師耐不住寂寞,忍
不了“幾個小時不能看手機”,最終大量流失,辭職讀研或轉行去做其它與工科專業無
關的行業。而這些年輕人的讀研首選,是經濟學和管理學。
  耗到最后,孫嘉燕自己也打算轉行,去讀MBA,“工科太累,干不下去。國內企業,
尤其是民企,都是把工程師當機器人用”。
  工科人才出現流失
  除了被經管類專業吞噬外,還有更多工科人才最終流失海外。
  在一些移民國家,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正在成為新移民的主力軍。這些技術移民既
有從國內高校畢業后在國內工作者,也有在當地工作的中國留學生。技術移民會按照申
請人的專業不同而設置不同的分數,工科專業可以獲得更多加分,在同等條件下擁有比
經管類人才更多的工作簽證幾率和移民機會,移民成功后也在當地更容易找到工作。
  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正在不斷吸納發展中國家的工科人才,來填補本國的理工科人
才缺口。在硅谷,軟件公司35%的技術主管和實驗室主任是華人。目前中國流失的留學生
人才中,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滯留率平均達87%,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全球首位。
  已經擁有本科學位的北京青年劉先生,如今卻要赴北美重讀本科,專業是工科類,
而他在國內的本科專業是會展。“高中時,成績最差的兩科是數學和物理,所以本科才
選文科類專業”,但即便如此,他發現海外的工科專業對于數理化水平較好的中國學生
來說難度不大,畢業后很容易留在當地。
  原本應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工科生流失海外,使得國內出現部分行業的工
程師缺口,尤其是在一些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僅深圳一地,在2013年,高技能人才
缺口達30萬人,建筑工程師、通信工程師等工科人才奇缺。
  為了延攬到工科人才來維持運營,不少國內企業開出了相當誘人的價碼。一名在央
企從事信號專業的工程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單位,每年都會去西北某高校招聘相關專
業的工科生,“大部分學生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城里孩子不愿意學這個專業,這些農
村生源都沒有什么關系,最后也都招進來了,給了戶口,收入也不低”。
  有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工科人才不具備“可替代性”,“學工科的人可以從事文
科和經管類工作,但文科生和經管類學生,無法經過簡單培訓變成工程師”。
  “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
動者。”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