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綜藝瀕臨絕種嘴砲占頻 豬哥亮撐場難補製作錢坑
2015年09月18日 蘋果日報
豬哥亮(中)主持《華視天王豬哥秀》,和來賓羅霈穎(左)、熊海靈搞笑逗觀眾。
金鐘50綜藝史之探底求生
【顏馨宜、張瑞振╱台北報導】今年金鐘獎綜藝入圍名單慘烈,評審透露綜藝節目獎原意
從缺,雖惹議卻凸顯近年台灣綜藝節目慘狀,只靠低成本談話節目撐場,如今中國砸重本
、移植外國綜藝的《中國好聲音》等節目紛襲台,本土節目只剩收視保證豬哥亮力挽狂瀾
,但節目廣告費僅勉強平衡製作費用,台灣綜藝節目製作費短缺一直是產業困境,唯有培
養幕後人才、節目國際化甚至減少電視台數等才有脫困機會。
近2年,台灣綜藝節目走低成本路線,每集製作費約在18至80萬元間,幾張椅子加來賓就
可以完成1集節目,造成談話節目如雨後春筍,但卻是開開停停的慘況,最近2個月就有《
萬秀大勝利》、《私房話老實說》等11個節目停播,反觀中國每集動輒上千萬元製作如《
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全能星戰》等節目大舉登台,台灣電
視台慘淪中國綜藝的直播台。
《豬哥》吸金沒賺頭
對比之下,台灣本土節目僅綜藝天王豬哥亮能與之抗衡,豬哥亮自「出國深造」復出,先
後主持民視《豬哥會社》、中視《萬秀豬王》,後者重播平均收視都還有2至3(平均每分
鐘收視人口42萬至63萬人),如今他主持的《華視天王豬哥秀》,每集製作費達220萬元
,8、9月收視在3.3上下(70萬人收看)。但豬哥亮1集主持費約80萬元,佔近一半製作費
。
以豬哥亮節目為例,在台灣綜藝市場屬於投資過大的節目,即使廣告滿檔,都只能勉強平
衡製作費,電視台仍沒賺錢,但為了打形象,電視台仍願意大手筆投資他的節目,是因在
他的廣告滿檔下,還可以搭配其他小節目,讓電視台一起包套賣出廣告。
張小燕提良性循環
台灣綜藝節目未來如何突破冰河期,綜藝大姊大張小燕提出「良性循環說」,她舉自己80
年代招牌節目《綜藝100》為例,製作費每集約200萬元,她說:「因為《綜藝100》受歡
迎,賺大錢,電視台覺得花大錢給節目是值得的,這就是良性循環。」不過她也補充:「
電視台的態度很重要,但節目也要觀眾喜歡才算數。」
今年入圍金鐘獎2項主持人獎的黃子佼建議:「電視台在有限資源下招募更多人力,或增
加製作成本,節目開開停停,不要以收視率為衡量標準,要多給新節目培養收視群的時間
。」他也認為製作單位要適時充電補充內涵,才能想出更好點子,呼應張小燕的說法。
兩岸合作突破僵局
本屆金鐘獎製作人焦志方試圖與對岸合作打開僵局,他說:「台灣播中國綜藝節目,但中
國敢播台灣綜藝節目?中國若開放播台灣綜藝節目,收視率增加、廣告進來,收益也增加
。」他說台灣主持人到對岸只能掛評審與嘉賓,「對岸有真正的綜藝咖嗎?(中國)不敢
開放,因台灣綜藝主持人過去能佔一片天,這是他們的保護政策,台灣政府需不需要幫影
視產業與藝人打開這道門?」
冠名減台活化市場
日前砲轟金鐘評審的吳宗憲也建言,以日韓綜藝節目都可以賣到東南亞國家為例,台灣不
應只放眼大陸,也要跟上世界脈動,《中國好聲音》源自荷蘭節目《荷蘭之聲》,版權卻
賣遍全世界就是最佳範本,台灣若不想被強國綜藝吃掉,勢必得加強創意,做出獨步世界
的節目。
《SS小燕之夜》製作人黃裕昇則以4大方向解套,首先是節目冠名置入的費用,目前是給
電視台,希望能實際挹注在製作費上,另可以廣告拆帳、收視拆帳等方式,增加製作費;
其次是現在電視圈人才流失快速,建議學校增加專門電視科系培養人才;還有台灣電視台
現有100多台,稀釋市場大餅,建議政府至少收掉一半電視台,才能活化市場;最後是台
灣電視台大量播中國節目、戲劇,建議政府要控制買賣外片數量,限制重播次數,才能保
障本土節目。
新聞連結: http://goo.gl/fxUERz
評論(可有可無): 這篇報導太多吐槽點了,就留給大家慢慢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