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文長慎入。
首先感謝crescentalle大的拋磚引玉。
看到crescentalle大的看戲經驗,不免俗的,我也想來分享自己的看戲歷程。
寫這篇文之前,也要強調其實這也是我個人「絕對不客觀」的意見,
真的不能講的,我也不會公開說,
想要討論的,也歡迎私下利用各種管道與我聯繫。
尤其是知道我是誰的朋友們,雖然我默默無名(笑),
不知道的請愛用站內信,謝謝 :)
由於有些想法與crescentalle大類似,重複部份就不多說,
本文只會補上我自己的觀察記錄,我看的團其實也不多,
僅挑我覺得比較有記憶點的團來寫。
*薪傳歌仔戲團
我看過薪傳最新演出的戲碼,應該是《俠女英雄傳》的重製版(2017戲曲中心演出)
廖老師所指導出來的學生,無論在腳步手路或聲場音韻,幾乎都有她的影子。
(高音域、身段細膩,但劇本的邏輯與合理性大概會讓現代人皺眉皺到堆積如山)
傳藝中心十幾年前曾經出過廖瓊枝老師的經典戲齣選輯,如果還能找得到,建議大家有機
會可以去找找看,當初黃雅蓉老師的王魁與廖瓊枝老師的焦桂英,也是一絕。
(雖然劇情一樣會讓大家皺眉頭就是了)
*明華園戲劇總團
總團早年的戲碼《紅塵菩提》、《乘願再來》、《獅子王》、《白蛇傳》、八仙系列等,
理應算是他們劇本質量最佳的一段時期,雖然八仙系列後面寫到漢鍾離時已經彷彿跑到另
一個星球,但這不是重點。我還是比較想看三個劇種共演《白蛇傳》(抱歉,我離題了)
不可諱言的是,陳勝國導演所編寫的歷史古路戲其實都很耐看,雖然不脫傳統套路,但人
物的性格塑造與劇情張力的飽滿度,以及大型場面的調度跟結合,都是現在許多新編戲的
編劇難以比肩的。
光看《乘願再來》、《紅塵菩提》、《界牌關傳說》等戲能傳唱多年,其實就是一種經典
了。《散戲》我也認為是導演的設定與調度救了這檔戲,加上現代劇場演員跨刀助陣,不
免也是為總團開創出一條新路,《愛的波麗路》其實我也很無感......因此放棄總團。
*唐美雲歌仔戲團
讓我徹底掉入劇場歌仔戲坑的第一場演出,就是《大漠胭脂》。
唐團其實有幾個轉變期,從一開始的創團作《梨園天神》(改編《歌劇魅影》、
《龍鳳情緣》、《榮華富貴》、《添燈記》、《大漠胭脂》、《無情遊》
(改編電影《麥迪遜之橋》)、《人間盜》、《梨園天神桂郎君》(改編《歌劇魅影》)
、《金水橋畔》、《黃虎印》(改編姚嘉文同名作品)、《錯魂記》
(改編東野圭吾小說《祕密》,唐團十週年大戲)。可以看出劇團主要行進的路線是
改編西方經典+傳統戲路+文學作品。
十週年的製作後,唐團對於劇場多媒體舞台技術與音樂場面、還有題材的選擇性,
做出了更多變化。《蝶谷殘夢》引進交響樂團,《宿怨浮生》開始進入了宗教戲,
之後陸續推出一系列宗教戲碼《六度經-仁者無仇》、《大願千秋》(那時候的歌仔戲圈
一海票的宗教戲,包括秀琴與許亞芬也都推出了屬於該團的宗教戲演出)
甚為可惜的是,劉文亮老師於《狐公子綺譚》台北場公演第三日猝然離世,留給大家無限
遺憾,現在的相關演出音樂設計與編腔,大多只能分割給姬家兄弟與POLO共同處理,或另
外延請李哲藝等業界人士提供協助。阿亮老師的音樂設計,特色在於會依照演員音域編腔
並且為該戲量身打造特有風格的主題曲(詳見唐團十週年期間的戲,會發現其音樂設計都
有屬於該戲的獨特主題曲跟風格,一聽旋律就很容易能夠記起來是哪部戲)
由於工作因素,自《風從何處來》開始,我已不再接觸唐團的演出。但健星的筆尖越磨越
好,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如芳師擅長描敘女性幽微心境,之前與二分之一Q合作的《亂紅》
亦是極好的佳作,相當值得一看。
前面寫太多廢話了(還敢講),接下來補幾個我自己這幾年也常看的團。
*奇巧劇團
由豫劇皇后王海玲的女兒劉建華與劉建幗共同創立。兩姐妹雖然出身豫劇世家,但對歌仔
戲卻有著一份獨特的喜愛與情感存在,姐姐建華雖然現在大多都在唱豫劇,但是早年其實
也曾向楊麗花老師學戲,後因母親希望其回歸豫劇團,才以豫劇演出為主,也是奇巧的當
家小生。
奇巧劇團近幾年創作不斷,雖不走完全傳統路線,卻很合喜歡現代劇場與賞鮮的觀眾們,
無論是今年再度重製的《我可能不會度化你》、《蝴.蝶.效.應》,以及明年衛武營將再
再度回歸的旗艦製作《鞍馬天狗》,都頗值得一看。建幗的劇本風格既逗趣又溫暖,總是
會留一些空白點,讓觀眾看完後思考回味,點到為止。大概因為建幗本身曾經在影視圈
工作過,她的劇本會帶有一些星爺式的幽默與有趣的設定,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一位編劇。
真要講缺點的話,大概就是喜歡看完全傳統路線的觀眾,是不太適合的;另外每次的演員
組合,在唱腔與身段上還有更多磨礪進步的空間。
*一心歌仔戲劇團
從《狂魂》開始,一心歌仔戲劇團就開始走上了文學改編之路,後來的《芙蓉歌》、
《青絲劍》、《啾咪,愛咋》,直到今年延請京劇編劇趙雪君跨刀編寫的《千年》,
到下週即將於大稻埕戲苑演出的《歐冶子》,都能看出劇團打算營造雙小生(孫詩詠、
孫詩珮)的更多變化組合。
較傳統的古路戲,如《武松殺嫂》(看家戲)、《賢臣迎后》、《馬陵道》等,也是不錯的
選擇,邏輯上雖然可能也有那麼些許的不合理,但一心的武戲其實是精采好看的,
只是某些層面上,難免還是會發現某些劇本結構上的缺陷,
這塊就比較屬於個人意見,跟編導的口味可能不是那麼同一掛。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
由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旗下單位,大稻埕戲苑所發起,培育許多青年演員磨功的好地方。
一些目前線上能見度高的青年演員,如江亭瑩、吳米娜、王婕菱、林祉凌、姜琬宜、
林芸丞等,都曾在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裡被磨過(包括新聲劇坊的老闆王冠茗也是)。
優勢是劇本多半出借大團的經典戲齣,或是走傳統古路戲,劇情雷較少。
演員的唱腔是否進步,與功法紮不紮實都看得到,武戲也是打好打滿。
缺點是演出火候仍需努力,以及很容易看到一排演員在台上整個排好排滿,
偶爾會有一種戲份分散的狀況出現。
*crescentalle大的Bouns 新聲劇坊
寫到這塊的時候,其實滿猶豫是否該往下寫的。
再次感謝crescentalle大,新聲劇坊宣傳(就是本人不才在下我)實在是萬般感謝。
謝謝crescentalle大喜歡《Dr.唐的戀愛學分》,不曉得您對於生旦反串,
結果變成AI機器人亂入的演出,還滿意嗎?裡面有首曲調來自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
crescentalle大若不知道是那一首,可以私下問我XDDD
《新.大登殿》與《新.救風塵》根據我私下跟老闆確定的資訊,是健星大學時期的作品
(在這裡偷爆料,健星其實也有唱崑曲喲XD),最近一直在粉專忙著做全男班的廣告曝光,
PTT這邊當然也要不忘宣傳一下。
《新.大登殿》如crescentalle所言,的確是傳統套路,但主要是以女性角度發聲。
此次特地找了鮮少演出的林顯源老師擔綱王寶釧的角色,老闆自己也要上場演薛平貴,
代戰女則是近幾年在戲曲學院金獎大賽很常見到的陳民福,是滿難得的組合。
尤其顯源老師近年來演出趨少,要看他扮上演王寶釧的機會也不多,真心推薦大家可以
為了顯源老師開啟你的乾旦初體驗,你真的不會失望。
《新.救風塵》則是改編關漢卿的《風月救風塵》,是胡撇仔戲無誤。
音樂風格會融合爵士搖滾,走外台風格,雖是七月時的原班人馬演出,但演員的部份會
做小幅調動,至於是什麼調動呢,過兩天新聲粉絲專頁會公開。
搖滾耽美歌仔《英雄.再見》,則是新聲劇坊2017年參與臺灣戲曲中心第一屆創意競演,
入選大表演廳決賽的作品,戲曲中心在2016年曾經直播試演30分鐘的版本。
試演30分鐘直播版,請看這裡:https://reurl.cc/A8Ya3
大意是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三人移轉到現代時空,發生了一連串的愛恨糾葛。
會採用『搖滾耽美歌仔』這個主題,主要來自於編劇最初以BL小說設定為發想,加上
在歌仔戲中,女小生(坤生)的扮相,一直都與俊美等讚美詞相關,符合日本BL界對於
『耽美』的意義,加上結合了搖滾音樂設計,才定義為『搖滾耽美歌仔』。
今年《英雄.再見》的演出版本,是去年於宜蘭傳藝中心的加長版,與試演版的內容
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像《Dr.唐的戀愛學分》裡的Selina與學姐,在《英雄.再見》裡
會從仇敵的對手角度,變成一對戀人(我們都打趣說這根本是宿世輪迴),導演一樣是
《Dr.唐的戀愛學分》的宋厚寬,其他還有滿多的驚喜設定,就容我在此先不劇透囉。
*其他選擇(不考慮劇本及製作群等)
如果比較喜歡聽唱腔,不在意劇情邏輯的絕對合理性,那秀琴歌劇團,
也是很棒的選擇,有金嗓小旦莊金梅的演出,光是聽唱就是一種享受。
喜歡俊美的坤生風格,那大概只有春美歌劇團的郭春美,不做第二人想。
想看小生偶像式路線唱好唱滿,比較推薦您看許亞芬歌仔戲團。
寫完這篇文章後,只要遇見以上每團歌仔戲團的團長(除了新聲以外),
我大概要準備跪釘板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