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8月底,季風低壓西南氣流再一波

作者: daron (一)   2018-08-26 14:54:23
天氣小觀:8月底,季風低壓西南氣流再一波
熱帶性低氣壓92W的氣旋砲重擊了南台灣,CISK機制爆發真的不可輕忽,
就算熱帶性低氣壓沒有颱風那麼強,
但那也只是"降雨範圍"和"全台降雨量"不如颱風,
可不表示"降雨強度"和"地區降雨量"會輸給颱風,
然而,模式顯示,
新一波大雨即將再往南部下,雖然只是連熱低都不是的西南氣流,但仍要留意,
減弱後的熱帶低壓併入整個季風低壓環流,
季風低壓的中心正位於香港附近,
大低壓環流的西南氣流從南海北部到巴士海峽到台灣東南部海面,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太平洋高壓勢力逐漸向西伸,
受到太平洋高壓推擠,季風低壓逐漸往西移動,
因此,西南氣流再掃進南台灣。
不像上次熱帶性低氣壓龜速的CISK機制在南台灣驚人降雨,
季風低壓的西南氣流很快會隨著季風低壓往西移而減弱,
但是,明後天仍要留意,南部地區的豪大雨還是免不了。
後天起,大環境回復到地面偏南風,高空則有太平洋高壓的勢力。
因此降雨仍有,但會逐漸緩和。
不過,模式預報太平洋高壓勢力不強,
因此地面的輻合風場偏東風和偏西風就會比較亂,降雨也不會完全沒有。
出門還是帶把傘。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周,東亞第一道冷鋒與第二道冷鋒會相繼出現,
雖然在太平洋高壓牆內,對台灣沒有影響,
但這也表示冬季系統開始發動攻擊,
再往北看,一周後期,北極冷氣團進入西伯利亞,
一周過後,冷氣團在西伯利亞堆積出1030百帕的冷高壓,
再來就是拉椅子觀看夏季系統與冬季系統大戰開打,
從地面精彩開始。
往年,因西南季風活躍於5月下旬 至 9月中旬以前,
因此,西南季風結合梅雨鋒面、季風低壓/TD/颱風,
讓南台灣(台中以南、台東)容易強降雨的月份:5月下旬 至 9月中旬,
5月下旬:梅雨+西南氣流
  6月:梅雨+西南氣流
  7月:季風低壓/TD/颱風、西南氣流
  8月:季風低壓/TD/颱風、西南氣流
9月中前:颱風+西南氣流
9月下旬以後,西南季風大幅度退場,
南台灣出現強降雨機率也大幅度降低。
而今年8月,西南季風的活躍讓中南部地區雨日特多,
進入9月後,大氣環境轉變,
相對於南台灣的雨期漸漸結束,換成北台灣成為重雨區。(重點降雨區)
往年,
9月上旬左右,類東北季風登場,
9月中旬左右,真東北季風登場,
於是大氣環境轉變,重雨區轉移到北台灣,
過往紀錄顯示,自9月至11月上旬,冬夏大氣系統開戰期間,
是北台灣(北北基、花蓮以北)容易強降雨的月份:9月至11月上旬,
(忽略11月->2月冬季大氣環境的強降雨:東北部專屬)
相對於西南季風結合梅雨、季風低壓/TD/颱風在南台灣出現強降雨,
東北季風同樣很會玩結合:季風輻合+低壓、TD/秋颱共伴在北台灣出現強降雨,
大氣環境允許下,甚至也玩秋季梅雨滯留鋒。
9月:秋季梅雨+季風輻合、季風輻合+低壓/TD/颱風
10月:季風輻合、TD/秋颱共伴
11月上旬:季風輻合、TD/秋颱共伴
因此,相對於8月西南季風的活躍,大氣環境轉變後,
北台灣(北北基、花蓮以北)也要準備,即將輪到自己變成重雨區了。
尤其,
夏季季風活躍時,入秋以後,冬夏開戰會很激烈。
沒有秋季梅雨,也會有季風輻合,甚至秋颱共伴。
因此,防汛期還沒結束,只是重雨區有了改變。
當然,東北部還要再加上跨年前之冬和跨年後之冬也是重雨區。
(以上供參囉)
作者: putintostyle (阿澤)   2018-08-26 15:26:00
結果會不會是今年沒颱風,可是台灣不缺水XddddK大抱歉沒說清楚我是指登陸XD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08-26 21:31:00
高壓西伸罩著台灣 西南氣要要怎影響南部高壓難道會把巴士海峽那堆發展 推到台灣?
作者: jimmychung07 (JimmyChung)   2018-08-27 17:41:00
其實本來的預報就是等明天高壓更往西推之後,雨區擴及中彰,南部雨勢最明顯
作者: pomelo168168 (小林ひろし)   2018-08-27 19:32:00
東部那條紅龍要是在平地會完蛋啊...瞄準了會炸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